English

席泽宗“三得”与王绶琯“三愧”

编后手记
2003-06-1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80岁的院士王绶琯为76岁的院士席泽宗的书稿写序,还嘱咐本刊要一字不删地发表。尽管笔者出于职业规范不得不做了极小改动,但还是折服于这位八旬老者行文中对流畅与严谨把握得如此有力与自如,并因而对这两位院士的人生产生兴趣。

席院士是因发表《古新星新表》和《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而蜚声世界的。谈到自己的成功,他常常谈到自己有“三得”:“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勤奋和不怕坐冷板凳。”

王院士以开创我国射电天文学和参与我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与天体测量学的开拓为学界所尊重。谈到自己的成功,他透露自己有“三愧”:“幼孤。慈母鞠养逾劳,而远游深负亲恩。一愧也。少壮溺于学海。于时国难方殷,同龄先进者披荆斩棘、奋身革命。既有三座大山倾倒,乃坐享承平。二愧也。归国后投身天文建设。驽牛岁重,常举步蹒跚,而慰勉时加。三愧也。”

席院士靠“三得”建功立业,王院士因“三愧”而发愤图强。然而,如果学界后辈按照两位院士的体会去按图索骥,也未必能够成就自己的功业。因为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成功的充分条件。

没有充分条件,这其实恰恰是成功的魅力所在,因而吸引了一代代有志者艰苦探索不懈奋斗。比如有人曾问席院士:“您取得成功,还有其他因素吗?”席院士答:“有机遇的问题。”有人请王院士题词,老先生有时写下“科学、文学、艺术,知之、好之、乐之”,有时又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这些其实也是他们对成功的体会,只是不尽相同罢了。

席院士13岁时父亲亡故,他从日本兵“抓民夫”的混乱中逃出,在辗转奔波的艰辛中坚持完成学业;王院士3岁成为没有父亲的孩子。他“至今乃习于夜读。灯前凝神每如慈母在侧叮咛读书上进。遂振襟正卷。如是者积数十年而未敢或懈也。”这样看来,这两位成功者也有惊人的相似点——带着勇气、毅力与坚韧去追求成功。

人物链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