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马王堆获得灵感的当代书法家

2003-06-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易运文 我有话说

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书法艺术,在遥远的澳大利亚竟然会引起当地人的共鸣和赞赏,这不能不让人觉得有点惊喜或惊奇。而创造这个惊奇的人就是现居于深圳的马王堆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吴巍先生。

谈起这次书法展,吴巍坦诚地说:“我以为外国人看不懂我的书法作品,也没有想到我的马王堆书法作品展在澳洲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澳洲之行使我明白了一个真理:真正优秀的文化和艺术作品是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界限的。”

在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西汉墓的发掘是一件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马王堆出土的数千件珍贵文物,引发了众多文物爱好者的研究兴趣,并有不少研究成果见诸于报刊。在这众多的马王堆文物爱好者中,有一个人独辟奇径,从马王堆出土的众多帛书和简书中,潜心发掘,研究出了一种新书法,即似篆非篆,似隶非隶、篆隶相间的“马王堆书法”,从而填补了中国书法发展历史的一段空白,这个人就是吴巍。

“马王堆书法”的用笔既有篆体沉稳、遒劲的特点,又有隶书含蕴、圆厚的感觉,显得古朴苍劲、厚重大方,是中国书法史上篆体向隶书过渡的一种特殊的篆隶蜕变体。由于隶书的逐步成熟,这种篆隶蜕变体已经失传2000多年,由于资料缺失,书法界一直乏人问津。爱好写作和书法的吴巍,最初在上大学时就对这种似隶非隶、似篆非篆的字体发生了兴趣。参加工作后,当在从事其他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生活无后顾之忧时,他便开始迷上“马王堆书法”。他将全部精力扑在“马王堆书法”上,在研究中发现并非所有的文字都有现成文字作参考,碰到没有的字或错体字,就要查找、翻阅有关资料,从历代的史籍中去参考笔意、章法。为此,他每到一地都要先到当地新华书店,寻找有关“马王堆”的资料,为研究、练字时做参考。这种费时、费力又费钱的研究,吴巍却是乐此不疲。

吴巍对记者介绍说,“马王堆书法”在书写时讲究周边文字的呼应关系,每个字的摆布讲求艺术美感,使人越看越有韵味。在同一幅书法作品中出现同一样的字,书写时必须有所变化,但变化离不开“马王堆书法”的总体艺术结构。字体在保持大小一致的同时,必须错落有致,要让人感到有音乐的音律美。

经过多年研练,吴巍终于掌握了“马王堆书法”字体结构的奥秘。在他笔下,“马王堆书法”中每一个字都显得笔法苍劲古朴、逸纵潇洒、结构紧密,蕴藏有深厚的书卷气,特别是该书法中某些字长长的“一撇”,更是充满了“马王堆书法”的神韵,获得众多行家里手的好评。

吴巍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文物界、书法界和收藏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许多报刊争相刊载他的书法作品。2003年4月7日,吴巍应“澳洲中华文化中心”盛情相邀,在澳洲墨尔本维多利亚国会大厦女王厅举办了“澳洲吴巍书法巡回展”,许多社会名流都出席了巡回展盛会。近期,吴巍又分别接到了来自美国、德国、台湾等地的邀请,邀其携作品去作巡回展览。

在吴巍家中,记者看到了他的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一幅“孙子兵法”,长达3000米,宽0.7米,全书气势恢宏、拙朴古雅,堪称中华文化一绝。吴巍告诉记者,这是他花了半年时间写成的作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