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高学术性强师范性之路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办好高等师范教育?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积极探索——
2003-06-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高等师范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出愈来愈多的不适应状态,受到严峻的挑战。南京师范大学作为我国高师教育的“领头羊”之一,面对挑战,所采取的举措不仅令同行敬佩,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教育部一位专家到南京师范大学考察后评价说:这里的高学术性令人折服,强师范性让人钦佩。

为师范专业锦上添花

作为百年名校,南师大的“拳头”产品便是它的师范专业,如传统的文学、教育学、心理学、数学、地理学等。过去这些专业仅仅用来培养师资,缺乏学术性和创新性。现在不一样了,南师大强调培养教师,不能只培养传承性的教师,更要重视科研,重视以学科为龙头,重视提高学术水准,以带动各个方面的发展。例如文学专业,由传统的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艺理论,延伸出新闻学、传播学、应用语言学等,学科专业得以大大地扩展;又如数学,过去只是培养数学教师,现在除了基础数学以外,还有应用数学……

为加强专业知识素养,学校先后在文学院、生命科学院、地理科学院实行“2+1+0.5+0.5”的培养模式,即本科一、二年级强化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教育;三年级开始科研能力训练,建立学期论文制;四年级提高专业水平并撰写毕业论文,参加社会实践。为加强“双语”专才培养,南师大从各专业中挑选一些外语条件好的学生,通过大学4个学年“二二分段”,分别强化外语和基础课,使学生毕业时能灵活运用中文和一门外语进行授课;对完成基础课程的师范生进行“深加工”,增开类似班主任业务,家访艺术等实用型提高课程,考试合格者可领取“优级教育资格证书”。

每年高考录取期间,江苏都会流行一句话叫:“都是南师人惹的祸”。与其说这是对南师人的抱怨,倒不如说是对南师人的肯定。因为每年江苏考生的录取分数线都居全国高分前列。今年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认为“数学太难了”。而记者就此事采访南师大毕业、现就职于两所县中的校长时,他俩竟不约而同地说:“数学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去体味数学背后的智慧,今年的数学题做到了。”

为非师范专业釜底加薪

作为一所高师院校,南师大不仅为江苏培养了大量的师资,而且也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复合型人才,应该说这是浑厚文化积淀的产物。地理学、生物学都是该校过去很强的学科。另有一些新兴的学科在崛起,比如法学、工商管理等。

早在1995年,南师大就提出以素质教育的理念统领教学,优化学科基础,将教育学、汉语言文学、心理学、历史作为非师范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同时,地理专业必须辅修旅游,数学、中文必须辅修英语等。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人文修养的打通使得近年来南师大非师范专业取得硕果累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项科研成果能直接为江苏提供60—70万亩土地,将海岸线向东推进约30公里,对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具有重大意义。自1993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8项。

在“高”与“强”上下功夫

“南师大的高学术性、强师范性,的确是货真价实的。”江苏省教育厅一位领导评价说。他们为了“高”与“强”,动了不少脑子。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该校实行了多年的“两个证书制度”,要求学生除了要参加专业素质考试外,还必须参加特长选修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国家英语考试。学生毕业时必须拥有专业知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两张“文凭”。

为保证“两个证书制”落到实处,学校实行了“三打通”的教学模式,即打通成人与普通生、大专与本科、校与校之间界限。鼓励跨系、跨校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学术氛围、学术风格、学术流派中拓宽视野。

南师大独树一帜的“课程超市”也是他们做高做强的金点子之一。这就是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方向,开设大量的、优质的课程,形成丰富的课程资源,供学生选修,学生利用学分制,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和发展需要来选择课程,形成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南师大发展的另一个亮点是,靠专业的扩展、学科的增多、学术实力的增强和学位点的增加。本科方面,由原来的28个扩展到将近60个;硕士学位点由30多个扩展到60多个;2000年,该校评上教育学、心理学、文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从6个扩展到28个。迄今已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有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最近南师大又评上了3个国家级的重点学科,学校的学科实力大大地增强了。南京师范大学的综合竞争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