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有这样一位高级工程师

2003-06-20 来源:光明日报 斯仁 我有话说

郭汉生对水泥土管进行质量检验(1984年)&nbsp


二月末的北京早春,寒意料峭。来自北京市水利局、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市水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人们来向市水科所郭汉生做最后告别。人们给她鞠躬送行,悲痛心情难以抑制。人们说:“我们痛失了一位忘我工作、锐意求新的工程师。”

有值得自己痴迷的事业才会忘我

上世纪70年代,郭汉生从与蒙古国搭界的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水利局调进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其业务性质有了很大变化。在三万多平方公里的无垠草原上,她已从事十多年牧区水利建设,对工程勘测、规划、设计和施工已得心应手,如今她需要面对大城市郊区珍贵耕地上易涝、盐碱低产田如何治理的研究任务,可以说是从头开始。

其实,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郭汉生已经有过一次类似的“从头开始”。那时她告别母校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志愿奔赴内蒙古,报到时组织上要她留在自治区水利厅,她却执意去一个偏远的旗。当时大学的农田水利教材中很少涉及牧业水利内容,譬如大小牲畜饮水定额、饮水习性、牧草灌溉制度等。为了搞好工程规划,她走进蒙古包,用半生不熟的蒙语请教牧民;跟踪畜群观测饮水规律;创造条件进行灌溉试验。这个工程师最早的科研实践是从大草原的艰苦环境中起步的。

从调到北京后的1978年起,她和合作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先后完成了涝碱农田暗管排水、制管原料水泥土的力学性能试验、提高水泥土材料力学性能有效措施、改性水泥土颗粒料、水泥土管大小两种旋辊制管机、水泥土暗管排水材料、井灌区田间软管灌水技术等课题和项目的研究。1984年,郭汉生因贡献突出而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6年,研究所决定开展水环境领域的科研工作。郭汉生主动请缨,领着几个新手硬是筹建了水质化验室,对近郊几条排污河道跌水、陡坡、水闸和泵站等水工建筑物做了大量现场观测研究。

后来,“北京市清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研究”课题批准立项。流经颐和园和圆明园的清河,当时是京城西北郊的一条排污干流,水质黑臭,生物绝迹,严重危害环境。她领导的水环境研究室,就在紧靠这条臭水河边的一片荒地上安营扎寨,在严寒透风、酷暑闷热的活动房里一住就是五六年。生活条件那样简陋,却建起达标水质化验室和近五千平方米试验场,形成了室内化验、露天试验和现场观测三位一体、互为验证的试验手段。

1990年,为迎接北京举办的第11届亚运会,她带领科研人员在清河中游的一段河道上进行了“曝气净化河道污水工程试验”。由于巧用河道上水工建筑物,安装了引进的浮式曝气机,运行仅仅两个月,设在北京体育大学拳击馆门前的河道水质变清了,鱼类又欢快地游回来了。

推广科研成果,尽快给社会产生经济和环境效益,被郭汉生当成自己的当然的责任。

深刻理解科学含义的人才会锐意创新

游牧的牲畜,当天在哪里歇脚,早晚就要有水喝。科技人员要防止它们饮水时抢水互伤,还要防水源污染。郭汉生在内蒙古时为此提出了草场载畜量概念,这在当时当地是比较新的见解。茫茫草原上地表水既缺且分布不均,实现规划的出路在于开发地下水,那么选准井位就成为关键技术。为解决这个问题,郭汉生苦读了两年长春地质学院函授课,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在没有物探仪器的条件下,她定井位的成功率高达90%,成为旗里有名的找水专家,群众把她当“神仙”崇拜。

出自她手的饮水槽,结构新颖而且实用,羊群和马群各自对号饮水,解决了弱小牲畜不能及时喝水的难题。她开发成功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井台,既保护了牲畜,又防止了井水污染,一改往日有井无台的弊病。

至于草场灌溉,当地史无前例,她从牧草灌溉试验入手,掌握草产量和灌水量之间的基本规律。通过精心设计和精心施工,终于建成全盟首座万亩牧草灌区。

供水和灌溉都需要动力保障,仅靠人畜力难以推动牧业发展。她建议创造条件修小型水电站,因为水力发电与牧草灌溉和牲畜饮水基本是同步供需关系,而且也是廉价和清洁能源。她深谙全旗自然条件,很快选定灌溉引水渠上一座跌水形成的水头,建设小水电站的规划被批准。

在热情如火的工作中,被群众敬为“神仙”的郭汉生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她洒下过汗水甚至鲜血,培育出朵朵科技革新成果之花的草原上,她多次被评为旗、盟先进工作者。她的故事被传遍内蒙古自治区水利部门,还被传到国家水利部。人们说:“内蒙阿巴嘎旗是牧区水利建设的一面红旗,郭汉生就是擎旗手!”

调到北京后,郭汉生继续她的创新实践。在建筑材料水泥土的研究中,她找到一种廉价而有效的物质,使水泥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得以显著而稳定的提高。这种改性水泥土不仅在缺砂少石的平原地区制造农田排灌管材,也可广泛用于堤坝护坡、渠塘防渗、道路路基、建筑物桩基和地下防渗墙等工程。

她起草编写出国内首部《水泥土材料试验规程》,经水利部科教司推广全国试行。1986年,她与人合著的《建筑材料水泥土》一书,获全国水利科普图书二等奖。

北京清河水环境治理规划研究也是她自主创新的范例。她根据全河水质检测资料,提出改造渠化河道成为梯级串联氧化塘、曝气氧化塘等,可将河道所排生活污水处理到二级出水标准,这是具有首创意义的规划方案。

郭汉生从苦干中获得真知,又从勤学中迸发灼见,且能持之以恒,这是她不断取得突出科技成果的秘诀。

周五观察

郭汉生(1938年7月24日-2003年2月24日)女,汉族,河南省襄城县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2年7月初中毕业,1952年9月至1955年7月在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现改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习。1955年8月至1956年8月在北京市市政设计院工作。1956年9月至1961年7月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农田水利专业学习。1961年7月大学毕业,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被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水利局任技术员,负责牧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1977年1月调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工作。先后在通县永乐店试验站和清河污水处理试验场负责研究工作。获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并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和专著。1980年4月被评为工程师,1987年9月被评为高级工程师,1995年11月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1989年两次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1986年获北京市“首都五一劳动奖章”,1988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