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汤显祖诗、剧见葡占澳门风情

2003-06-25 来源:光明日报 邹自振 我有话说

汤显祖于万历十九年(1591)疏因弹劾大学士申时行,触怒神宗皇帝,由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贬广东徐闻县典史。当年十一月迁谪途经澳门,澳门旖旎的风光、繁荣的景象、淳朴的民风使他诗兴大发。

《玉敬堂诗》卷十一收有汤显祖所作《听香山译者》(二首)、《香山验香所采香口号》、《香岙逢贾胡》。诗中对葡国商人、少女的描绘和对当时中葡贸易繁荣之状的描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明代中叶葡占初期的澳门风情。

不住田园不种桑,连珂衣锦下云樯。
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
——香岙逢贾胡

在澳门,没有封建社会传统的农桑经济活动,有的只是峨冠博带、华衣美服的商人和数不清的高大商船;明珠、白玉等奇珠异宝的交易非常频繁,以至河上海上都染上了珠宝气,让人莫辨星光与月光。

汤显祖反映当时澳门海外贸易的诗还有《听香山译者》一首,记述从香山译者听到的海外经历。其中上首叙述海舶在南海各国辗转贸易的情形:

占城十日过交栏,十二帆飞看溜还。
握粟定留三佛国,采香长傍九州山。

这位香山译者所叙述的海舶,并非通常一桅只有一帆的中国海舶,而是一桅数帆、桅多帆众的西洋蕃舶。据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舟语·洋舶》条所载,蕃舶上设有神楼,应为供奉耶稣、圣母及其他具有航海保护神职能的神祗之处。这艘西洋蕃舶大约以在神前祈祷、占卜的方法来决定船只的去留和航略,按照占卜的结果,先在南海古国三佛齐的港口寄碇停留,然后驶往马来半岛霹雳河口外的九州山,采购龙涎香及其他香料。从诗中可知明代来自西洋的航海者,与信奉妈祖等神祗的中国航海者一样,依靠仿佛存在于冥冥之中的航海保护神来指引航路。明代出入澳门港口的葡萄牙大商船,可以从这艘海舶找到它的原型。

《听香山译者》的下首则叙述了葡国少女(花面蛮姬)的美丽动人:

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妆。
尽头西海新生月,口出东林倒挂香。

这首诗无疑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描写西洋少女最早的一首。

澳门奇遇留给汤显祖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这在他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问世的传奇名著《牡丹亭》中可以找到佐证。剧本的第六出《怅眺》,描述书生柳梦梅到澳门求见钦差苗舜宾;第二十一出《谒遇》,着意安排书生柳梦梅在澳门参观赛宝会。所谓赛宝会,相当于今日的商品展销会。他把香山岙(澳门)比作“真珠窟”:

三宝唱三多,七宝妙无过。
庄严成世界,光彩遍娑婆。

——【亭前柳】

汤显祖通过剧中华丽的唱词,描绘香山岙和多宝寺的多姿多彩。《谒遇》一开头即写道:

一领破袈裟,香山岙里巴。
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

《牡丹亭》第二十二回《旅寄》,柳梦梅还说道:“香山里打包来”,“五羊城(即广州)一叶过南韶(今曲江)。”澳门之行对于汤显祖,印象可谓深矣。

澳门位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南一百二十里,明清两代属广州府香山县管辖,故剧中称其为“香山岙”(闽粤沿海称山间平地为岙);“巴”即寺庙,指的是澳门耶稣会圣保罗教堂(San Pao lo),中译三巴寺,汤剧中称多宝寺。诗人来到教堂林立的澳门,面对着金碧辉煌、巍峨壮观的天主教堂,特别是为澳门教堂之冠的三巴寺,发出由衷的惊奇与赞叹。

凡是1591年汤显祖游历澳门时的所见所闻(见到海商、番回与通事等情景),都在这出戏中重现了。可以认为,澳门不但是一个重要的东西方贸易港口,而且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也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