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刊有感

●我看期刊
2003-06-26 来源:光明日报 柏石 我有话说

与《咬文嚼字》一起嚼出好滋味

薄薄的一本《咬文嚼字》令人喜爱。我在邮局遇见了总买一本,看得有趣也有益。它如同老朋友,看到了你写的文章或来信,发现有错别字或文理欠妥的病句,总会提醒你一两句。老友互相切磋,有说有笑,更有所得。杂志设有14个栏目,“一针见血”,最有说服力,提醒您写文章不宜粗心大意。“百家会诊”、“有此一说”、“文章病院”三栏可以讨论,让你动脑子,多思考,有利加深认识,又容易记得住。

《咬文嚼字》现出满百期,祝贺您!我将与您一起咬得细,嚼出好滋味。

避免硬伤误人

《文史知识》第五期有吴小如先生写的题为《不该出现的硬伤》一文,用意很好。可是这篇文章也出现了一处硬伤。该刊93页中间有一句说“……,文中竟把龚自珍《已亥杂诗》第一首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成是唐诗”。读时觉得不像是第一首,又不记得是哪一首。橱里有书,可是懒得去查,就打上一个问号。过了两三天吧,闲时读中华书局的《新编千家传》,在198页读到了这首诗,题为:《已亥杂诗其五》,果然不是第一首,碰巧了。这首七绝值得吟一吟,抄录如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把第五首误为第一首,是不是硬伤呢?我以为写文章时想到了原来极为熟习的材料,特别是诗文名句,顺笔写来,以为不会错,懒得去查书核对,却很容易出现笔误。当然也是硬伤。不过,情况又和某些著书立说之人所犯的硬伤,有所不同。因此,似乎不必把一时出现的笔误统统名之为“硬伤”。改正是必要的,以免一误再误而误了别人。这就有求于杂志的责任编辑把好关了。责任编辑的学识修养或许不及作者高深,但把好关,纠正错误,治疗硬伤,所作出的贡献,有益于作者和读者,也有益于出版物质量的提高,不可轻视。编辑责任艰巨而光荣。

建议书法作品一律附上释文

我国书法艺术是一枝独秀的大树。发表书法作品,研究书法艺术的《书法》杂志,我时常买来读。每期都有古代著名书家作品的选刊,第三期有文征明的书法作品,第五期又有董其昌的。读读他们的书法作品,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助我愉快地休息,也有益于心情的平和。编辑很细心,在作品页上附有释文,让那些不容易认识的草字不致变成“拦路虎”,我们可以顺利地读下去。可是有的书法作品就不全附有释文了,出现了不少“拦路虎”,令我们感到为难。建议今后把书法作品一律附上释文,给我们一般读者的阅读提供方便。如第三期36页刊有我国第一位书法女博士解小青的书法作品,大体可以认识,但附有释文,读来就方便了。不仅欣赏了她的书法艺术,对她写的这几句的哲理含义也有所领会,思想与艺术都得益不少。盼《书法》办得精益求精,让大家都能读懂书法作品,进而欣赏书法艺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