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发展观

2003-06-29 来源:光明日报 杨永茂 我有话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深化和创新。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必须坚持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整体目标

江泽民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标。三者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中,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格局。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政治民主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制度保障,文化发展则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灵魂。经济、政治和文化在不断地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从而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既要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又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整体推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成果标志,分别体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物质文明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经济基础;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改造社会的成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保证;精神文明作为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价值导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转化的中介,是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意识、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行为实践,反映了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展现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状态,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制度性保证,是国家稳定的基石。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郑重地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把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道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政治文明建设的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要求,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等项改革,逐步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形成政通人和的良好政治局面。

江泽民同志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体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必须紧紧围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咬定经济发展不放松,用经济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经济发展促进政治进步和文化繁荣。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单纯地就经济抓经济是不行的。必须善于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充分发挥科技的带动作用和体制的促进作用。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上重要位置,增强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的探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重要作用,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和创新。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规律的新型管理体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和流通体制的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和科教文卫体制的改革,积极探索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深化改革,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逐步建立和形成催人奋进、激励各方面干实事、干大事、多干事的机制和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之路

江泽民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这就为我们指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观的发展道路,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标,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社会的理性选择。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不是无止境的。江泽民同志指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被时代所淘汰;以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和清洁生产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趋势。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生态环境状况仍不乐观。江泽民同志指出:“任何地方的经济发展都要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注重优化结构,都要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这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和可持续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杜绝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生态环境状况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精神风貌、文明程度、文化品位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在城市建设上,我们要坚持把方便市民生活、人口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建设统筹规划,正确处理近期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关系,充分保护和大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大力实施绿地、碧水、蓝天、安静工程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推进城市的园林化建设、城区林带建设和铁路、公路绿色廊道建设。尽快提高绿化覆盖率。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城市的内河治理。加大新区开发和小区建设力度,努力降低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使绿地、园林、楼群与人口相协调。要实施国土绿化,发展生态农业这一功在当代、利在长远、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战略工程,努力使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步进行,使生产、生活、生态在发展中得到和谐统一,切实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物质文明生活的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现实满足程度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观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自始至终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把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人的全面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把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历史地体现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本质,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动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这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搞建设、谋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江泽民同志指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要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

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必须以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前提和基础。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最大实现。为此,江泽民同志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党的十六大也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长远发展,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要认真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创新,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为核心,创建学习载体,完善运行机制,营造学习氛围,努力构筑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框架,使学习成为全社会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作者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