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一汽:50年的光荣与梦想

2003-07-0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尹永生 我有话说

2003年7月15日是一汽建厂50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汽车工业迎来的第50个诞辰。

50年前的今天,当镌刻着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的白玉基石植入那片充满创业激情的热土时,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启了她滔滔不息的源头。于是,共和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汽车生产基地,同时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汽车。

50年艰苦创业,50年风雨沧桑。一汽像一个不屈的男子汉,披肝沥胆,奋力前行。

为了纪念中国汽车工业诞生50周年,追寻一汽发展之路,7月15日前夕,我们踏着一种特有的快节奏,再度走进汽车城。

如今的一汽今非昔比,成为吸附和支配800多亿元资产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金融、外经外贸于一身的国有特大型工业企业集团。2002年产销各种汽车58万辆,销售收入840亿元人民币。1992年以来,一汽在全国500家大企业综合实力排序中一直名列前10位。2001年、2002年连续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企业”之一。一汽这个老国企用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又一个“第一”,不断擦亮自己的名字,向世界展示了一幅自强不息的壮美画卷,抒写着一部可歌可泣的奉献诗篇。

公元1949年,当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礼炮还在耳边回响,百废待兴的旗帜刚刚扬起,毛泽东同志便描绘出一幅民族汽车工业的蓝图。他第一次出访苏联,便对随行人员说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也要有像斯大林汽车厂这样的大工厂。

毛泽东同志的话很快变成了现实。1952年7月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在长春成立,一汽被列为国家“一五”期间规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毛泽东同志亲自签署了3年建成汽车厂的命令,并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1个大字。

1953年7月15日,万名建设者汇聚在长春西南郊,在这片当年侵华日军留下的细菌工厂的废墟上,开始了伟大进军。阳光和黑土一起培向镌刻着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的白玉基石,一座历史丰碑在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处矗立。于是,一场变荒凉为繁荣的历史碰撞便在这里爆发。当一汽人在茫茫荒野上夯下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根基桩时,他们也在自己的脚下铺设了一条奉献的跑道。

1956年7月15日,新中国第一辆“解放”汽车鸣着喇叭驶下一汽总装线,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从此结束。

1958年国产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问世;同年,中国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下线;第一辆越野车研制成功……无数个第一就这样铸就了“第一汽车”。

一汽自打“解放”投产不久,就开始筹谋换型。他们先后开发了75种新车型,38种发动机型,并制定了12个换型方案。然而,由于旧体制的束缚,这些方案统统被束之高阁。几十年来一汽像只老母鸡一样不停地下蛋,设备、产品因得不到及时供养而老化。面对扑面而来的世界新技术浪潮的挑战,一汽不得不承认自己落伍了。

如何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从“解放”中解放出来?一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于是,一个震惊世界的行动在新中国第一座汽车城拉开了帷幕。经过3年精心准备,1983年7月15日,在纪念中国汽车工业诞辰30周年的日子里,一汽打响了“换型改造”的第一炮。

从1983年到1986年,一汽人卧薪尝胆,艰苦奋斗。3年更新21800多种工艺装备,新增和更新设备7631台,搬迁老设备58660台,新建生产线79条,改造老线124条,完成生产用建筑面积204700平方米。工作量之大不亚于新建一座汽车厂。

一汽人用4.4亿元自筹资金完成了国外专家断言要22亿元才能换型的改造工程。产品跨越30年,产量由6万辆提高到8.5万辆,一个老化了的企业重新焕发了青春。

1987年1月1日,当初升的太阳和着人们的笑脸在新车正式投产的剪彩仪式上绽开的时候,具有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新“解放”单轨垂直转产成功,CA141车在一片欢呼与乐曲声中驶下了装配线。

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陈祖涛在向姚依林副总理汇报时说:“一汽换型难度举世无双,成功了应该奖给他们一个一吨重的大奖章。”如今,这个大奖章已经镶嵌在刻有李鹏同志为一汽换型改造成功题词的大理石纪念碑上。

20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存在的“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弊端日见突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汽在完成换型改造、元气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又马不停蹄地拉开了“大厂干小车”的帷幕,史称第三次创业。

一汽先是联合吉、长四厂,盘活社会存量资产,建起了一个年产6万辆的轻型车基地,几经发展使产能达到了20万辆。后又依托长期积累的卡车优势,打响了柴油化、平头化、重型化的战役,重型卡车成为解放品牌扩张的主力,短短几年,销量就跃居世界第一位。

一汽自打干上卡车那天起,心中就有了一个干轿车的愿望。1987年5月,首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湖北十堰召开,当时的一汽厂长耿昭杰星夜赶到会场,代表10万一汽职工阐述了一汽轿车发展战略:从中高级起步,向下发展。以老厂为依托,轻轿结合,分期实施,先建年产3万辆的先导厂,挡住进口,进而瞄准国内、国际市场,建成符合经济纲领的大规模轿车基地。耿昭杰的发言赢得满堂喝彩。这年8月,一汽被列为我国三大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并确定发展轿车,一汽先行。

往日习惯干卡车的人如今走上了开发现代轿车的大舞台。1990年4月,当第一辆乳白色的一汽“奥迪”轿车驶下装配线时,一汽人3年前发出的第一个誓言变为现实。就在一汽3万辆中高级轿车工程紧张进行的时候,总投资为111.3亿元,年产15万辆的一汽—大众普及型轿车项目也在进行。1997年随着项目的竣工剪彩及第10万辆捷达轿车下线,一汽终于实现了她的第二个誓言:圆了“大厂干小车”的梦。

一汽—大众的发展建设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重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同志先后来这里视察,给予了极大的关怀与支持。这期间江泽民同志两次来一汽,并题写了“建设现代化轿车工业基地”这永铭史册的光辉题词。

一汽发展轿车实际上走了两条路,一是合资合作,二是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小红旗轿车是在消化吸收“奥迪”整车技术和克莱斯勒发动机技术基础上,经过自主匹配成功的轿车新产品,1995年正式投入生产,短短几年就形成了几十个品种,3万辆生产能力。而红旗旗舰、奥迪A6高档豪华轿车的推出,则代表了中国轿车制造业的最高水平。1997年一汽将主要从事红旗整车生产和总成生产的优质资产进行重组,成立了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他们坚持“民族品牌,开放发展”,运用国际开发能力,自主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系列产品,新建了现代化的总装生产线和涂装线,不仅使整车制造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而且使这个当时唯一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红旗轿车以48.03亿元的品牌价值,登上了中国轿车制造业第一大品牌宝座。据统计,一汽—大众成立以来累计生产轿车80多万辆,“红旗”仅6年来就实现销售16万辆。一汽人的轿车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回顾50年,人们不难发现,一汽的历史,与共和国的血脉是如此的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在50年的发展长河中,一汽人的身上凝结的是特有的汽车文化情怀,折射的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自立于世界民族汽车工业之林的豪迈气概。

一汽无愧50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