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长沙市岳麓区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

2003-07-0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唐湘岳、龙军本报通讯员 李鸿、李憬 我有话说

编者按面对城乡教育水平的巨大差距,岳麓区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工程,通过互相交流,让城乡教育紧紧融合在一起,改变了薄弱学校面貌,提高了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岳麓区打破常规,提出“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体现出独到的眼光,经验值得借鉴。

今年4月15日,长沙市岳麓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落下帷幕,手捧桂冠的总分冠军是岳麓区农村小学——清水小学的老师。长沙市岳麓区率先提出并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工程,5年来取得了累累硕果。

1996年长沙市岳麓区通过新的区划调整以后,划进了大片农村地带。全区54所中小学,有38所是农村学校,城乡学校教育差异十分明显:农村小学中危房面积8470平方米,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当时的清水塘中学112位教师中,只有2位具有本科学历。

岳麓区区委、区政府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作出决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由此建立了“一帮一”、“一扶一”、“一对一”的活动制度,即每个区级领导帮一所薄弱学校筹款办实事,一个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斥资扶助一所困难小学,一所城区小学对口一所农村薄弱学校进行建设、管理、教学的对口交流。

一体化工程实施后,岳麓区共投入上亿元用于农村学校建设,改造8470平方米学校危房,新增校舍4.5万平方米,扩建校园面积148亩,添置电教仪器140万件,添置图书56万余册。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湖南省第一家教育城域网后,今年又投资300万元完善该网,真正做到了“校校通”,使农村教育的信息化迈出了第一步。全区学校设备设施与全区学校图书均达省一类标准,有6所农村学校获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城乡教育一体化要求城乡之间必须进行师生交流,以用活人力资源。岳麓区要求城区学校青年教师必须有在农村薄弱学校锻炼的经历,同时选派一批农村骨干教师、行政人员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

1998年,年轻教师郑平报名进入了城乡教师交换的行列,与她一起的还有十多位城里的优秀教师,分别被安排在不同的农村薄弱学校,她来到清水小学任校长。这所学校14位老师基本没有合格的文凭,学生们一个个光着脚丫、衣着不整。小郑为学校争取建设经费,将校园装修一新;带领学生参加岳麓区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大赛,获得了区第一名;带领全体教师搞教研教改,提高学历。

农村教师苏舜卿走到望月湖二小的讲台上,面对一张张活泼的笑脸和一大堆近乎挑剔的问题有些紫张,过了好几天才适应新讲台。在城里老师的帮助下,她的教学水平突飞猛进。

城乡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样取得了成功。曾经培养过两位“全国十佳少年”的岳麓区百年老校荣湾路小学与天顶乡学湖小学结成对子。荣湾路小学的夏令营活动安排在农村,学生定期住在学湖小学学生的家中,与农村孩子一起生活,回来后更加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学湖小学的学生走进了荣湾路小学的电脑室、电视台,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心,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岳麓区实施一体化以来,共有142名教师参加了城乡交流,到农村挂职当校长的有15人,参加“一对一”活动的学生达到了8400多人次。如今岳麓区城乡间的教学情况基本均衡,师资水平差距大大缩短。全区幼儿教师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86.2%,小学教师中有大专学历的达79.3%,中学教师中有本科学历的达84.7%,农村学校这三个指标也分别达到了81%、79.3%和8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