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业结构调整调富了张家港永联村农民

实施三种调整方式 农民年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
2003-07-0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庆、苏雁 我有话说

家住张家港市永联村的蔡士林老汉,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自己居然也成了“股东”,靠着土地入股,每年从永联苗木公司能稳稳当当地领取好几千元。2000年,永联村实施了“股份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集体先后拿出1400多万元作为起动资金,组建成立了“永联苗木股份合作公司”,农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一个三口之家每年从苗木公司获得的工资、工地补贴、红利可达15000多元。蔡士林老汉仅仅是从“股份式”农业产业调整中受益的2200名村民中的一位。

被赞誉为“中国第一钢村”的永联村,是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全村年销售收入近30亿元。永联1995年兼并了邻近的两个扶贫村后,成为拥有5000多人口、5000亩土地和5亿元自有资产的大村。近年来,永联村以自身的“三五”优势为基础,以集体扶助为支撑,以发展规模农业为目标,积极开展“股份式”、“抬轿式”、“助推式”等形式多样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成效。

永联村有种植蘑菇的传统,也有不少村民有从事蘑菇种植的愿望,但苦于缺少资金和技术。为扶大、扶强蘑菇种植产业,将村民“抬上”种植蘑菇的“轿子”,前两年,永联村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2000年对一位养菇大户一次就重奖了34.95万元。2002年初,村党委又组织实施了“蘑菇认养”工程,集体出资2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80多亩、种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尺的蘑菇大棚,无偿提供给农户认养,技术由村里聘请技术人员指导,产品由集体回收、统一加工对外销售,27户农民因此全年增收60多万元。今年,村党委又投资100多万元,正在建设50万平方尺的第二蘑菇基地,永联村业已成为苏南地区最大的蘑菇种植基地之一。

为有效提高村民从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自觉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推进,永联村还积极打造农业调整的“助推器”。2001年,他们设立了“农业发展基金”,每年拿出200多万元,用于为从事新型种养项目的农户提供补贴、贷款或奖励种养殖大户,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2002年,由于市场价格大跌,养鸡专业户陈建华养了4万只鸡,没赚到一分钱,但村里按每只0.5元的标准给了他2万元补贴,帮他度过了市场难关。“助推式”调整,为永联打开了“花开遍地,万户尽调整”的喜人局面。目前,全村仅养鸡大户就达40个,年销售成品鸡120万只。2002年,该村农民年人均收入超过了8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