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水利建设市场将持续火热

2003-07-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北鹰 我有话说

目前,中国水利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水利基础设施地位进一步提高。面对依然严峻的防洪保安形势、不断加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日趋恶化的河湖污染及生态系统状况,促使人们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加强水利建设。在“十五”计划中,党和政府把水利建设作为战略重点,放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优先安排。“十五”计划明确指出,要继续加强大江大河的治理工作,抓紧大江大河的控制性工程建设,提高沿江城市的堤防和全国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的防洪能力。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建设、七大江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已经全部得到国务院的批准,这使得水利建设市场持续火热。截至目前,已经落实的中央水利资金规模已超过300亿元。

近5年来,我国共开工建设堤防约3万公里,完成堤防达标16000多公里,已建成达标海堤近6000公里,占海堤总长度的44%。全国共有236座城市达到国家防洪标准。有25座水利枢纽竣工投入使用,增加防洪库容约60亿立方米;78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恢复兴利库容58亿立方米。中央水利基建投资总规模达千亿元以上,年度投资额是一般年份的3—4倍;地方各级政府对水利的投入也相应增加,水利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根据目前国家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以及水利发展的趋势,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我国已明确近期在堤防工程建设中,要基本完成长江中下游干流、武汉等重点防洪城市以及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垸围和重要支流一、二级堤防的加固、堤身和基础防渗、填塘固基、涵闸隐患处理,进行干流河势控制等工程建设,使长江干流重点堤防达到流域规划标准;完成规划确定的黄河下游堤防加高加固和控导工程任务;完成治理淮河、治理太湖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松花江、海河、辽河、珠江治理规划中的重要堤防及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建设任务。对淤积严重、影响泄洪蓄洪的河段和湖泊进行整治和疏浚。据了解,“十五”期间,全国水利基建投资总规模4625亿元。

我国七大江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已全部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据初步估算,《若干意见》确定的2001~2010年重点防洪建设任务所需的资金规模约4000亿元—5000亿元。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使水利投资继续维持较高水平。

在继续拓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来源的同时,水利部门还在逐步加强社会投资主体的投资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调动社会各界投资防洪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并鼓励有条件的项目积极利用外资,广辟资金渠道。

经济社会发展为水利建设提供了条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财力增强,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对水利的需求增加,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投资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能力逐步加大,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近3年来,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财政债券建设水利工程,大江大河堤防加固、城市污水处理、灌区节水改造、节水增效示范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大增加;水利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逐步趋向合理,不久,中国加入WTO后将更多地引进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进一步拓宽供水、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

大规模水利建设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水利与其它产业关联性很强,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科学研究、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劳动力就业等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劳动力密集的农村饮水等项目上对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这些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新技术、新产品的大量运用,为企业和商家带来了投资与发展的新机遇。据湖北省专利局透露,截至目前,三峡工程已使用专利技术700多项,这对三峡工程的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具有较大的推动和鼓励作用。同时,河道清淤技术、抢险技术、堵口技术、堤防防渗技术和隐患探测技术的攻关,抗洪抢险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制,防汛物资的储备,以及通信、网络等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将成为中国水利市场的新领域。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生物方法等技术也将广泛用于水利工程建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