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雪域天堑筑“云梯”

检阅
2003-07-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魏满湖 李元军 本报记者 王瑟 我有话说

这是令人尴尬的一幕:

茫茫大漠中,某新型柴油运输车裹进沙尘抛锚,没人能修理,只得用其他车辆拖着走;因担心陷进沙窝出不来,自行火炮等重型装备改变了原定行进路线……

装备人才不足,拖了雄师劲旅的后腿。那些日子,新疆军区装备部领导到部队检查工作先问人才培养;凡是育才工作所需,缺啥补啥;若是育才工作没落实好,必挨“板子”。军区机关相继出台了《装备人才建设三年规划》、《落实兰州军区“323”人才建设规划的措施》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上下步调一致,把人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完成。于是,一批批干部战士走出雪域高原,奔赴内地科研院校和装备工厂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专业的学习、培训,专家、教授走进部队的军官训练中心和装备技术夜校,举办高科技知识讲座,进行新装备管理与维修等专题辅导。一个学文化、学科技、攻专业的热潮在驻新疆部队全面掀起。

新的兵役制度颁布实施,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出台,为新疆军区培养人才带来了新机遇。他们着眼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方向,每年遴选一批具有本科学历的技术干部到地方院校学习,提前储备专家型装备技术人才。

针对所属装备训练机构工种教学区分过细,不能适应新装备多种技术一体化的要求,他们进行基础知识合训、专业知识交叉培训等一系列教学改革,采取技术士官定期复训、装备干部培训上岗等办法加大野外抢修和战时装备指挥管理教学比例,确保训用一致。

截至2002年,各部队从地方高校引进100多名优秀大学生充实到关键技术岗位,特招近千名有技术专长的士兵入伍,在部队建设中发挥出巨大作用。

走科技创新之路,把维修难题变为攻关课题,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使一批“小能人”、“土专家”脱颖而出。例如,被誉为“兵博士”的某雷达修理所技师马振达就是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三年间取得了四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革新成果,成为一名专家型的士兵。2002年,他光荣地荣立二等功,被新疆军区命名为“十大优秀士官标兵”。

拓宽育才思路,多种手段并举,带来了人才兴旺的可喜局面。新疆军区所属部队装备战线上先后涌现出党的十六大代表曾凡哲,精通油机等九种装备操作与维修技术的“九机部长——杨发兵”,“火炮神医——王中立”,“装甲百事通——李正祥”等一大批拔尖人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