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暑假来点“社会生活课”

杏坛刍议
2003-07-10 来源:光明日报 耿银平 我有话说

每逢暑假,主科老师都会给学生们留大量的语数外暑假作业,以巩固教学效果。在此,笔者也提个小建议:在布置知识作业的同时,班主任也应该留一份社会实践和感受生活的作业。

由于教育体制和课时的限制,中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都在潜心攻读知识方面的圣贤书,没有机会接触社会的真实面目,喜欢用美好浪漫想像社会。问题的出现固然有其他方面的社会因素,但缺乏对生活的领悟这个重要原因是不能忽略的。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识健全者、人格完善者,缺乏切实有效的社会教育来协助、补充,这应该是当今教育的巨大缺失。

让孩子打工不在于能得到多少报酬,而在于体验社会的复杂、工作的艰辛;可以让孩子去乡下亲戚家住住,体味土地的清香,体验农民烈日暴雨下的苦苦奔波,体验高强度的农活和乡下人淳朴、宽容;可以带孩子去贫困山区转转……这些生活事例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

鼓励孩子走出校门,绝非笔者的异想天开,而是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据悉,日本的中学生都会在假期走上社会,在饭店、宾馆、游泳场,干一些让中国学生看起来很卑微很累的苦力活;或者在平时打钟点工。为了找工作,学生之间还会发生激烈竞争。美国、英国等国家也有这种政策扶持。笔者一位在德国读硕士的同学,抽节假日每年可以打180个工时,洗盘子、刷厕所,甚至还干过搬运工。这些吃苦耐劳对其思想和行为都会产生较好的潜移默化。

在这方面,农村出来的孩子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他们能忍受挫折,意志坚定,心态健康,精神素质明显优于城市中学生,“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这与他们亲密接触原味生活是有较大关系的。

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孩子们在平时根本就无暇、无心、也无机会走进社会课堂,而两个月的假期,时间集中、充裕,又逢天气炎热,机会确实难得,班主任应该和家长积极沟通认真配合,因地制宜地制度出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及时地为孩子们补上这一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