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工程教育改革要有紧迫感

关注工程教育改革
2003-07-10 来源:光明日报 雷庆 我有话说

编前:本版上期刊登了朱高峰院士关于工程教育改革的谈话,引起有识之士的共鸣,雷庆先生特撰文就此问题发表见解,现予刊载。今后本刊还将陆续刊发这方面的文章,以飨读者。

朱高峰院士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有人总是对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看法有高低之分,因而对工程教育性质的认识出现偏差。这正是当前工程教育改革遇到的阻力之一。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人与自然之间也存在各种矛盾,人类解决自身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从一般意义上分为这样几个阶段:第一,发现和观察自然现象;第二,探求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第三,利用自然规律和原理创造出“人工产物”(包括实物和非实物);第四,将“人工产物”作用于自然界。其中,前两个阶段是科学研究的任务,后两个阶段则属于工程的范畴。可见,科学和工程缺少任何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无法实现。牛顿观察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后人运用这条定律在建筑、机械、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取得许多重要成就。所以说,从实践中归纳出科学理论是伟大的,而将理论用于实践并且造福人类同样是伟大的。所谓“科比技高,理比工高的思想是不对的。

当前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从宏观层面来看,改革首先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建立完善的工程教育体系

朱院士认为,我国工程教育在层次结构方面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也就是说还很不完善,主要问题是布局不平衡。其中一个表现是,相当多的学校都不安于现状,都想要提升一个层次。重点高校热衷于办世界一流大学,办综合性大学,办研究型大学,很少有学校明确表示要办成高水平的工程性大学;本科院校把申办博士硕士学科点当作主要的发展目标;而专科学校则在忙着升格为本科。这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劳动密集型产业还需要大力发展的现状是不相符的。另一个表现是,正规的学校教育较强,其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经费投入、日常运行等都有具体部门来负责,而继续教育则非常薄弱,基本由企业自己负责,处于自发的状态。虽然学校教育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打好基础很重要,但在技术发展不断加快的今天,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工程教育体系缺少这一块就不完整。

为了解决好上述问题,建议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对工程教育进行统筹规划。在学校的类型上,综合性大学的工学院、研究型的工程大学、本科层次的多科性或单科性学院、高职、高专、中专、技校等各层次的学校都应有适当的比例。在评价、经费投入和其他政策上,应当鼓励这些学校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高水平。此外,还应把工程人才的使用与培养统一起来,结合实施注册工程师制度,建立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有效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这里所说的培养模式主要针对学校教育而言,包括学制、实践环节等。由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企业千差万别,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各种各样,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当多样化。

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教育学制普遍为4年,但是工程人才培养要求打好基础,加强实践,还要进行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4年学制就显得很紧张。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学制长短也应该是不同的。世界各国工程教育的学制各不相同,俄罗斯的工科院校过去都是6年制,现在学制虽然有所缩短,但仍保持5年至5年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系以前是4年制,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们开始设立5年制的教学计划。我国工科院校也应当根据培养人才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学制,对于较长学制的毕业生应给予相应的待遇。

实践环节对工程人才的培养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而我国工科院校的实践环节也存在特殊的困难。工科学生实际经验的获得,离不开真实的生产环境,在计划经济时代,学生到企业实习,都是靠计划保证的。随着经济体制转变,这种保证不复存在,加之企业自身面临很大困难,使学生实习难以开展。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学校创造出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如“三明治”式的教学安排,到企业里去做毕业设计等等。由于体制和政策上的制约,这些模式未能普遍推广。最近由团中央、教育部等联合发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也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同时又有各种政策强有力的支持,因而受到大学生和社会的欢迎。建议有关部门参照建立“大学生服务国有企业、重点工程计划”,鼓励大学生到国有企业和重点工程建功立业。

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注册工程师制度

注册工程师制度是美、英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行的一种对工程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的制度,它有助于统一工程专业人员的水平,便于国际间在工程领域内的交流和互认。目前,我国已经在建筑领域实行了注册工程师制度,并正在探索在其他领域中也建立这一制度。过去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通过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来保证的,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弊端。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建立,能够明确工程专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工科院校就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采取不同方式,分不同阶段培养人才,使工程教育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多样化的格局。同时,注册工程师制度中关于分级注册、有效期的规定,对工程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注册工程师在国际间互认,也有利于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因此,注册工程师制度对工程教育改革将是有力的推动,建议有关部门加快推行这项制度。(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