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韩国经济 辉煌背后的经验与挑战

2003-07-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

联合国最新国际贸易统计表明,韩国有69个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居首位。去年,韩国船舶出口66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38.5%,特殊船舶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62%;韩国的集成电路出口量,在全球排名第三;韩国已成为世界第五个汽车大国,年产量超过314万辆。2002年,韩国的进出口总额达3145亿美元。韩国三面环海,一面尚处“冷战”状态,在这种类似孤岛的地理环境下,韩国人是如何创造其经济辉煌的?眼下又面临什么挑战?

韩国工业联合会国际部部长朴锺胤在汉城接受我们采访时说,韩国经济是外向型经济,依靠出口来带动增长。刺激出口,一直是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在这个大目标的指引下,政府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两个方向,一是谋求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二是不断开发海外市场。韩国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韩国企业的原料和产品两个市场均在国外。为了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曾向企业提供过出口补贴、进口免税等优惠待遇。但韩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的这类支持没有了。现在,政府通过汇率政策、产业政策、提供短期出口信贷、简化海关手续、吸引外商投资等措施,从整体上提高韩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此外,政府还在改善基础设施、增加教育、科研投入,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等方面创造条件。韩国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目前正在努力开发能进入世界前十位的技术和产品。在科研领域,企业的努力是相当可观的。统计显示,去年三星集团在国际认可的科技性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就有361篇,LG集团和韩国其他大企业发表的论文也在100篇以上。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韩国国内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开发海外市场,到国外投资、发展,成为韩国企业的新选择。这样做的主要考虑是降低生产成本,占有当地市场,学习当地的管理经验和吸纳当地的技术。韩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走过一段弯路。起初,总是派韩国人按韩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去管理,而不顾当地的文化背景和企业运作习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从韩国企业的经验看,海外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本地化”。只有将自己的企业融入当地文化,积极关心和参与当地的社会生活,才能成功。

受韩国大企业成功经验的感染,一批中小企业也在跃跃欲试。这就引出了韩国经济可能面临的制造业“空心化”问题,即生产性企业纷纷迁到国外。已有专家提出,要求政府放宽政策限制,弱化工会的影响,改善韩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以此来应对制造业“空心化”问题。不过,从统计数据看,韩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呈上升趋势,1998年为30.7%,2002年上升到36%。所以,韩国政府目前还不担心这个问题。朴锺胤说,韩国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大型企业的优化重组问题。现在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的业务领域很广,规模太大。改革方向是突出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对非核心技术领域的业务要逐步剥离。

他最后表示,韩国企业非常重视同中国的合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韩国企业家更加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中国是韩国企业家最喜欢的投资场所,今年一季度,对中国的投资占了韩国海外投资的40%。从中不难看出韩国企业家对中国市场和对两国关系发展的坚定信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