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军在伊频遭偷袭 美国朝野焦虑不安

2003-07-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吴建友 我有话说

7月8日,巴格达城南一桥梁发生爆炸,图为美军检查爆炸现场。


最近几周来,驻守伊拉克的美军遭到当地萨达姆残余武装的频频打击,偷袭和交火事件几乎每天都发生,甚至有时一天发生两起三起或多起,并导致许多美国士兵伤亡。据华盛顿邮报7月6日报道,在为期1个月的伊拉克战争中,共有139名美军士兵因各种原因丧生,而自5月1日以来即布什宣布对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因遭袭击而死亡的美军士兵人数已达70人。这一未曾预料到的艰苦复杂局面使美国朝野感到忧虑和不安,并引起美国舆论的普遍关注。

袭击是有组织的

一位美国军事专家在谈及最近纷至沓来针对驻伊美军的袭击事件时这样评论说:伊拉克人最近对美军发动的袭击显示出一种新的高超战术协调能力,这增加了美国军队是否正陷入全面游击战争的忧虑。

这位军事专家的评论当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感而发。看看最近几天来发生在巴格达地区的武装袭击行动,就不难理解这位军事专家为何得出上述结论。

45名伊拉克武装分子上周在巴格达以北向巡逻的美国装甲车队发起炮火猛烈的攻击,45人的游击活动显然不是个别人的独立行为,而是有组织有协调的偷袭。上周末,一位在巴格达博物馆值守的美国士兵不知被谁打死,另一位在巴格达大学附近巡逻的军人也遭遇同样的命运。

令美国军方感到忧心的是,站岗值守的美国士兵在明处,而袭击者在暗处,有时候真是防不胜防。最近几天来,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遭到袭击的不仅是美国士兵,而且还有与美国人一起工作的伊拉克人。7月5日,7名即将从警察培训学校毕业的后备警察被炸弹炸死。虽然目前尚未有人宣布对此事负责,但一般认为袭击者肯定是萨达姆的支持者。

在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以后,美国舆论普遍认为萨达姆的残余武装只不过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维和工作将是轻而易举;而这些残余武装的游击队打法和新战术使不少美国人转变了看法:要在伊拉克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秩序决非易事,更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它可能需要一年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令美军头疼的偷袭

美国媒体报道说,伊拉克武装分子对美军的袭击近日有逐渐升级之势,他们利用巴格达市区内熙熙攘攘的人群作掩护,将高楼大厦和繁忙拥挤的街道作为向美军发动突袭的屏障,不仅频频得手,而且很快就无影无踪,销声匿迹。没曾想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之初就极力想避免的城市战却真的展现在自己面前。

7月3日晚间,一个刚从装甲车内伸出脑袋的美国士兵被一颗流弹击中,后来发现袭击者来自对面街上的一栋8层楼上。10天前,当一名美国士兵在巴格达的马路边上行走时,突然从人群中冒出一名男子向他开枪,然后消失在不尽的人流中。

“当身处城市闹区,你分不清周围的人是朋友还是敌人,是偷袭者还是普通人。”驻扎在巴格达地区属于美军第一装甲师的亚当斯上士这样向媒体表示。亚当斯称,自5月初进入巴格达地区担任维和任务以来,他所在的炮兵连已先后7次遭到当地武装分子的袭击,有的是从附近街区向他们发射迫击炮弹,有的是开车举枪扫射,有的是当美军路过时从公共汽车站投掷手榴弹,手法各种各样,五花八门。

鉴于美军缺乏对付偷袭者的有效办法,这些武装分子胆子越来越大。他们过去多是在夜间进行袭击,现在光天化日之下也敢实施偷袭行动。与此同时他们的袭击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在美军士兵经常散步的街区安放地雷,对下岗的士兵进行绑架、勒索赎金。

美国国内舆论认为,伊拉克武装分子开展的城市游击活动不仅对美军士兵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胁,而且在目前美国致力于伊拉克战后重建的关键时刻,容易引发伊拉克人对占领军的憎恨。

萨达姆的幽灵

伊拉克战争虽然已结束两个多月,但萨达姆究竟是死是活却依然是个谜。7月4日一家阿拉伯电视台播出了据说是萨达姆本人最近的讲话录音,引起了美方的极大关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专家们对录音讲话用科学手段进行了反复的分析和研究后于7日得出的结论是:这盘录音带好像是真的。

萨达姆在录音讲话中呼吁伊拉克人民保护从事游击战的武装分子,不要与美国和美英联军合作。中情局发言人哈尔娄对媒体解释说,“由于录音的质量很差,我们不能绝对肯定录音带的真实性,但它很可能是真的。”

如果录音带是真的,那就证明萨达姆还活着。如果萨达姆还活着,这场城市游击战很可能就是他策划的。萨达姆的存在不仅使美国驻军感到头疼,而且坚定了他们要抓住萨达姆的决心。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萨达姆存在一天,伊拉克局势就很难稳定下来。

布什政府面临压力

美军在伊拉克接二连三遭受袭击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美国舆论呼吁布什政府应正视目前驻伊军力不够的客观现实,将更多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投入伊拉克的维和中去。一些外交政策专家认为,为改善目前美军在伊拉克的被动状况,美应该寻求联合国和北约的介入和支持。五角大楼最近表示,为寻求国际社会支持美英在伊拉克的维和行动,他们曾与70个国家进行了联系,希望他们往伊拉克派兵,但结果只有10个国家作出具体承诺。

华盛顿邮报的一篇评论说,美国在敦促往伊拉克派兵维和问题上之所以响应者不多,显然与美自身在伊拉克战争前后有关的外交对策有关。美在战后为达到垄断伊拉克政治经济重建的目的,坚持不让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一些国家有往伊拉克派兵参与维和的意向,但由于没有联合国的授权却迟迟迈不出这一步。

评论认为,目前不需要美国增兵而又能加强伊拉克境内治安的唯一办法是布什政府正式向联合国和北约求助。这样做不仅可以修补和法德等国的关系,并将得到伊拉克重建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如此一举数得,布什政府缘何不为!

举棋不定

最近刚从伊拉克访问归来的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资深委员莱汶7月6日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美军最近在伊拉克遭遇到很大困难,但令人不解的是,我们为什么不要求北约授权在伊拉克境内部署兵力。不少美国政界人士最近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

此间舆论认为,北约作为跨大西洋的军事组织,多年来在国际维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理应成为美国寻求增派部队的首选求助对象。

布什政府在是否要求北约或联合国介入伊拉克局势问题上之所以迟迟不作决定,主要是缘于以下两层顾虑:一是如要求北约参与伊拉克境内的维和,美首先需要征得法德两个北约大国的同意和配合,也就是说,美在伊拉克问题上需要再度有求于法德两国。众所周知,在美英决定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前,法德两国持强烈反对的立场,对伊战争结束后,尽管双方均采取朝前看的态度努力消除这场严重分歧所造成的多方面负面影响,但相互之间的猜疑和隔阂却难以消失殆尽。在此情况下,美方愿不愿“屈尊”是关键。二是若要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伊拉克的维和,则需要联合国的授权,这样联合国在伊拉克重建中就可能发挥某种中心作用,而这又是布什政府所不愿看到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