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冲不垮的钢铁大动脉

2003-07-1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陈万钧、陆应果 我有话说

暴雨!暴雨!特大暴雨!2003年7月上旬,苏皖两省上空乌云密布,一场连一场的特大暴雨,像撕破了天河底,倾泻在江淮大地。

淮河、滁河洪魔咆哮肆虐,暴雨突袭津浦线。洪水无情地吞噬着铁路、桥梁、房舍、农田。7月5日,全国最为繁忙的钢铁动脉——津浦线安徽滁州段遇水害受阻,被迫停运。

上海铁路局干部职工众志成城,闻令而动,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洪赞歌。

大动脉牵动领导心

7月4日晚19时至7月5日13时,安徽滁州市普降特大暴雨,降雨量累计达368毫米,造成严重内涝,城区积水深0.5—3.0米。

5日8时45分,瓢泼大雨下得天昏地暗,津浦铁路滁州—担子站间出现重大险情。上行线K964公里+400米至K965公里处水漫钢轨,水面超过轨面达50多厘米,大动脉上行线中断。

汛情发展极为迅速,线路险象环生。10时34分,津浦线下行线K964公里至K964公里+600米处,钢轨被水淹没,水面超出轨面20厘米,津浦大动脉被迫全部中断。

大动脉的安危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7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专程赶到安徽详细察看抢险情况,代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向参加抗洪抢险的灾区干部职工和解放军官兵致以问候。

水灾发生后,铁道部立即作出紧急部署。正在青藏铁路检查工作的刘志军部长立即提出了全力抢修、确保安全、妥善安置旅客等明确要求。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指挥抢修。

列车受阻停运,津浦铁路告急。接到险情报告后,上海铁路局局长陆东福、党委书记杜光远等领导,立即在第一时间赶赴抢险一线,现场指挥。蚌埠铁路分局局长李建民等领导冒着闷热天气,火速赶赴现场组织抢险。

党员干部冲在前

在突如其来的险情面前,上海铁路局的共产党员和干部职工冲锋陷阵,一往无前。

接到抢险命令后,蚌埠铁路分局千余名职工与奉命参战的南京军区某部500多名解放军官兵紧急行动,火速奔赴水灾地点,众志成城,投入抢险战斗。两组轨道车、1列大型捣固机组迅速开赴险情现场。

许多铁路职工不顾自己住宅进水,舍小家、保全局,抗洪灾、保畅通,浑身透湿浸泡在水中……

7月5日18时,正在线路上巡查的蚌埠工务段滁州桥梁工区工长陈梁来,发现K972+850米处积水已涨至桥梁步行板,他立即向调度报告,不久,水流冲开路基旁的土坝,湍急的洪流迅速以3米多的落差冲下,不断冲刷着路基边坡,险象环生。

“洪灾考验着我们,危急关头,共产党员要冲锋在前!”为探明路基受损情况,童太山、李道中等几名党员主动请缨,冒着随时被漩涡卷入的极度危险,身系绳索下水摸探,为成功制定抢险方案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危急时刻,蚌埠工务段的共产党员和部队官兵纷纷冲入激流,人背肩扛手抱抢卸片石,搬运路料,堆码土包,打桩护路,上砟加固水毁路基,争分夺秒,抢通线路。57车片石、87车道砟抢险路料、44100只编织袋,均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达抢险现场,按要求投放到指定水灾位置。

勇士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征服了洪魔,保卫了津浦铁路大动脉。经过上海铁路局干部职工和解放军官兵10多个小时的冒雨奋战,排除了水灾险情,津浦铁路下行线和上行线终于在5日14时35分和19时33分恢复了限速通车。

截至7月8日8时,因受洪水影响而限速的6处水灾地段已有4处先后恢复正常速度运行。目前,津浦铁路上下行线各剩一处水灾地段限速运行。上海铁路局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力争于8日18时前使该局的运输秩序全部恢复正常。

当一列列旅客列车通过水灾地段,旅客们看到铁路职工和解放军战士挥汗如雨时,兴奋地高呼:“铁路工人和解放军战士们辛苦了!人民感谢你们!”

一切为了旅客

津浦铁路中断,旅客出行受阻!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上海铁路局始终把旅客的冷暖放在心上,全力做好旅客服务。

南京站是最接近水灾地点的大站,前方线路一断,列车只能在车站望路兴叹,大批旅客无法顺利出行。南京铁路分局领导立即赶到南京站和沿线各大车站,组织旅客乘降和旅客服务工作。

休班人员赶来了,机关干部赶来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南京站增设了8个退票专窗,增辟400多平方米的临时候车室,设立晚点旅客列车候车区和学生专区,做好餐饮供应和环境卫生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努力给旅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车站秩序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华东最大的客站上海站也闻“汛”即动。车站除固定的退票窗口外还在联合售票大楼和应急售票厅增设8个退票窗口,最多时增开18个,方便旅客退票。7月7日,上海站共为旅客退票6100张,退票量是平时的4倍。

在一趟趟待命而行的列车上,广大乘务人员想旅客所想,千方百计为旅客排忧解难。7月5日,由上海开往北京的T104次列车途中受阻,5号车厢的一位患有心脏病的女旅客突感身体不适,列车长立即通知广播找药,将其安置在通风处休息,乘务员张捷端茶送水,悉心照料,使其病情得以好转。看到乘务员们忙前忙后、汗流浃背的身影,旅客们动情地说:“真难为这帮年轻人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