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杂文家的宿命

2003-07-16 来源:光明日报 则思 我有话说

读了焦国标先生的杂文集《独立的悲伤》,给人最大的感受是:用理性的良知为沉默的大多数代言,乃杂文家的宿命。

中国自古不乏为民请命者,那种悲天悯人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知识分子难能可贵的社会良知。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目光被信息社会的五光十色所吸引,仿佛忘记了自己身边的农民,使务虚和追求时尚成了一种潮流。而焦国标的许多杂文触及了中国农民的真实状况,说出了农民想说的话。牧惠先生曾说过:“农民为我们的社会创造了那么多价值,为那么多人的生存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到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社会却没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生活保障。这个问题,我们以前竟没怎么关注过,真是感到惭愧!”邵燕祥先生认为焦国标“没有忘掉农民本色,在真切地关注农民的生存状态。杂文家就应该像他这样。”

读焦国标的杂文,令人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作为粉碎“四人帮”后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古代汉语硕士和新闻学博士,他凭借其深厚的史学和文学功底,以一位新闻工作者的敏锐和学识,把感觉的触角伸向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的杂文是一种学者和思想家的杂文,以观察敏锐和思想深刻见长,尤其是法律意识和理性思维在他的杂文中显得特别突出。《独立的悲伤》一书总共收录杂文117篇,与法有关的《依法写作》、《降国旗与官本位》、《〈背起爸爸上学〉的法律视角》、《不许你代表我》、《执法者的合法性》等篇章占据了很重的分量,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强烈的法律意识。

有人说,武侠仗剑,文侠恃笔,杂文家也是一种侠。正是这种精神,使焦国标的杂文“一剑既出,力无虚发”,剑锋上常常闪着寒光。如《独立的悲伤》一文,就有一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冰心老人去世,在举国痛惜的氛围里,作者因从小在农村长大,没有得到冰心老人“知识智慧方面的恩惠”,所以“难以感到特别的悲伤”,并由此生发开去,希望“惯于普天同喜怒哀乐的中国人从几千年的沉醉中醒过来,以追求独立表达个人的七情六欲的权力。”这是一种理性的呼唤,每个个体的人,都应该有一种独立表达的自由。像这样的篇什在他的杂文集里随处可见。如《不许你代表我》、《口味霸权主义》、《强加悲欢》、《一手提拔论》等,无不闪烁着一种毫不妥协的正气。

在焦国标的杂文里找不到时下流行于文坛的浮躁,看不到故作高深的矫情,没有说教的味道,更不用公式或定律作为武器。他的杂文语言简洁、流畅、犀利、泼辣、形恣意纵,每一篇文字都给读者另开一只天眼。如在《推敲证据》的结尾他这样写道:“一个人没有缜密的思维力上当多,一个社会没有缜密的思维力刮风多,一个国家没有缜密的思维弯路多。”这样精辟的语言在其杂文集中还有许多。如他在《杂文家是宿命的》一文中说:“如果说常人的血一百度才沸腾,那么杂文家的血五十度便已滚烫——杂文是一腔碧血、一颗丹心,是良知的呐喊、是理性的精灵,杂文是爱心、责任心及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恨其不醒的综合晶体。”

知识分子,尤其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正统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核心传承者,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果这些人“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整日为“孔方兄”或个人的前途而奋斗,那才是一个国家的悲哀。所以,焦国标先生仗笔为剑,为沉默的大多数代言,更显得可贵。

难怪有人问焦国标“你是否觉得博士写杂文有些可惜?”他会慨然答道:“中国文化人这一百年中还有谁比鲁迅更让国人受益的吗?文化人的使命还有比启迪民智更重大的吗?同样的篇幅,还有比杂文更密集、更显豁的吗?焦国标无比庆幸被杂文垂青选中,不辞写杂文终老。”为沉默的大多数代言,也许,这就是杂文家的宿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