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优秀青年脱颖而出

2003-07-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炳升 我有话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为当代青年实现抱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也赋予了他们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的历史重任。团的十四大以来,共青团中央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于未来,紧紧抓住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为6986万共青团员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

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共青团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优势所在。1999年以来,共青团中央围绕经济改革和发展,相继推出了青年创新创效、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星火带头人以及进城青年就业培训等声势浩大的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创效为目的,组织青年职工开展技术、管理、营销、服务创新,为企业改革和发展作贡献。目前,活动已在全国85%以上的国有大企业、相当数量的国有中小企业、20%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1000多万青年职工中全面展开。据统计,创新创效活动共产生各类成果6万多项,许多企业提前达到了青年职工人均创效1000元的目标。培养出一批青年创新人才,取得了显著的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团中央还先后举办了全国青年职工互联网络应用大赛、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活动,在青年职工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热潮。5年来,各级团组织共培养各级各类青年岗位能手100余万名,各行业、各工种的青年技术带头人5万余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440名,大大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

农村青年同样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支生力军,他们的教育水平、基本素质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改革大业。各级共青团组织紧紧围绕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自觉把增收成才行动作为工作突破口,带领全国2.8亿农村青年,不断探求适应农村形势发展和农村青年需求的新路子、新手段,有力地促进了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创业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大学生,有知识、善学习、懂技术,其中有不少人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这些年来,围绕人才强国战略,共青团充分发挥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举荐扶持青年人才,为他们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搭建舞台。1999年以来开展的“博士服务团”选派工作,先后有3批共243名博士赴西部10个省(区、市)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服务。此外,还于2001年7月和10月,选派青年专家科技服务团分赴山东青岛和河北廊坊。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216名青年专家参加了活动,发布科研成果267项,介绍高新技术投资信息63项,签订意向性项目合作协议15项,达成了4000多万元的合作协议。

当代大学生富于理想、充满热情、满怀抱负,他们希望中华民族强大,愿意在伟大创业实践中建功立业。团中央适时在高校推出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受到广大青年学子的欢迎。

分别在1999年、2001年举办的第六届、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吸引了近10万名大学生参加。参加决赛的2000余件作品科技含量逐步提高,成果转化不断深化。共达成协议金额2亿多元。一些在竞赛中涌现出的创业团队已步入创业阶段,如澳视公司、科大讯飞公司、中华行知网等。其中,科大讯飞公司的资产已达近30亿元。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同样在大学校园里产生较大反响。2002年共发放证书70万册;2003年发放证书200万册。

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全面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团中央又把目光投向海外高级人才引进上。积极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其他方式服务祖国牵线搭桥,大力支持国内优秀青年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广泛开展国际青年人才交流。

几年来,通过举办留日学人为国服务团、青年专家科技服务团、百名博士西部行、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等活动,组织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多个海外留学人员团组近2000人次,以项目合作、技术服务和直接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多种方式为国服务,帮助他们与国内21个省(区、市)的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达成了7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建立了27个合作研究基地,创办了6个海外学人高科技创业园和12家高科技企业,与23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建立了技术交流等方面的联系,为800多家企业提供了咨询服务。

未来属于青年,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的国家,需要青年一代的不懈奋斗和努力。共青团十五大即将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新一代共青团员,将把他们的目光投向更加遥远的未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