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绿色草原呼唤生态平衡

2003-07-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


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0%,占全国绿色植被的64.1%。我国草原总面积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宁夏等省区。草原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是抵御沙漠的前哨阵地,又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都发源于草原区,上中游都流经草原区。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工作能否做好,草原能否发挥出其特有的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也直接关系到中部、东部地区能否免受沙漠和恶劣气候的侵袭,关系到大江大河的生态质量。

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天然草原严重退化。随之而来的是载畜能力大幅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江河断流,湖泊干涸,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些,不仅制约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影响农牧民收入增加,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加强草原保护、建设与管理,对于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牧区经济发展,提高广大牧民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遏制草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我们进行国土治理的当务之急。

草原缘何累累伤痕

目前,我国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扩张,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约65万~70万公顷。草原质量不断下降,90年代与60年代初比较,北方天然草原产草量下降了30%~50%。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的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80年代以来,北方主要草原分布区产草量均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幅度为17.6%。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荒漠草原,达40%左右;典型草原的下降幅度在20%左右。从省份看,产草量下降幅度最大的几个省区分别是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和甘肃,分别达27.6%、25.3%、24.4%、24.6%、20.2%。

造成草原大面积退化和草原减少的原因,除气候因素外,最主要是不合理利用所致。专家认为,人口急剧膨胀的影响,草原牲畜数量急增,超载过牧。据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测算,目前我国牧区草原平均超载36.1%,比80年代超载程度增加了18个百分点。草原长期超载过牧,使牧草生产力和覆盖度下降,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草原退化速度加快。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累计开垦了1930万公顷草原,其中一半已经撂荒成为沙地。据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遥感调查,1986-1996年10年间,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甘肃四省区的35个县开垦了174万公顷草原,其中即有近一半被撂荒沙化。

近年来,受经济利益驱动,滥挖、滥采、滥割(简称“三滥”)草原药用与经济植物,使草原植被破坏雪上加霜,仅内蒙古草原就因此被破坏1267万公顷,其中200万公顷已完全沙化。此外,在牧区由于非法开发矿藏、淘金、采沙等活动占用和破坏草原现象也非常严重,例如数万淘金者将青海西部草原挖得千疮百孔。

长期以来,对草原重利用轻建设,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牧区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据统计,1978年至1999年,中央每年投入草原建设的资金平均每亩不到2分钱,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草原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力度,2000-2002年国家共投入中央财政债券资金20亿元,但平均每年每亩草原也仅为0.1元钱。加之牧区大多处于边远贫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方财政和广大牧民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搞草原建设,致使全国几十年累计保留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地的面积仅占草原总面积的4%,草原长期处于超负荷的严重“透支”状态。

加强草原保护促进西部发展

专家指出,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大都位于西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西部草原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几大水系的源头和上中游流经区,草原的水源涵养能力直接影响着江河水量、质量和泥沙淤积。我国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草原区,草原退化成为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对于防止沙尘暴、减少水土流失和降低水灾隐患,保护和改善我国生态大环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专家认为,我国西部地区土地总面积6.75亿公顷,其中草原面积约占一半,达到3.31亿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84.1%。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突破性进展。草原既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系统的主体,又是西部地区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基础。草原畜牧业是西部地区的基础产业,草原保护建设将推动草原畜牧业增长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也是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牧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加强西部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建设与保护,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专家强调,畜牧业是牧区的主要就业门路。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在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改变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环境与畜牧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使牧区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增草增畜,保持畜牧业的发展,提高牧民生活水平。同时,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也将为以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提供进一步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西部工业化发展的步伐,进而达到增强当地综合经济实力的目的,缩小东西部的差距。除此之外,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还将有利于牧区生物、历史、人文和景观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牧区特色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西部经济的发展水平,尽快促进西部全面小康目标的早日实现。

依法护草、治草、兴草

专家认为,遏制草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平衡,一要认真学习草原法,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依法护草、依法治草、依法兴草的能力和水平。二要加强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使群众依法维护正当的权益,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三要加快制定草原法配套法规,进一步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四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

专家指出,新草原法对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草原的执法检查力度。一是要加快草原监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改善草原执法工作条件,充实和完善办公、交通、通讯、办案等实施设备,不断增强执法手段。二是要加强对草原监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三是要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当前,要重点查处乱开滥垦、乱采滥挖等人为破坏草原的案件,禁止采集发菜,严格对甘草、麻黄草等草原野生植物的采集管理。

压题照片:张家口军民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草,打造北京西北大门治沙防沙屏障。七月的坝上草原,绿油油的乌拉草茂密齐腰,各种颜色的野花盛开,风光无限,气候凉爽舒适,是个天然生态大空调。上官忠德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