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精彩诠释孙中山宪政思想

2003-07-24 来源:光明日报 吴茜 我有话说


无论是“孙中山”还是“宪政”,都是中国思想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门显学。牛彤女士的《孙中山宪政思想研究》(以下简称《孙》)一书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知识贡献。

孙中山思想是一个比较博大的体系,广涉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军事等领域,而该书紧紧抓住了其最核心的东西:政治思想,并进一步从中清理出宪政理论作为研究重点。作者将孙中山在当时所设想的整个国家建设蓝图——宪政思想提炼出来,试图在历史的具体情景里解读这一思想体系,这相较于过去往往执端于一隅的孙中山研究是一个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视角。

可以说,中西理论参照之纬度与近代西方考察之经度的交织,使得该书对孙中山宪政思想的研究变得丰满,这也是该书获得成功的关键。

尽管《孙》书精彩处处可见,但我们也不讳言其中仍有可继续深究的地方。作者在导论中曾指出,其研究方法之一就是从基本概念分析入手来建构孙宪政思想的逻辑体系,那么概念分析本身是否适当无疑对其构建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这方面,作者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民主、共和、宪政等概念是西方话语,我们指的是它们所意指的内容是西方语境里所赋予的,但就文字本身而言,它们又是从中国传统汉语资源里截取组合而成的。这里涉及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为什么时人会用“民主”一词对应“democracy”,“共和国”对应“commonwealth”,“立宪”对应“sonstitution”,等等。已经有学者敏锐地指出不同的词语尤其是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词语之间是否可以通约,以及如何在它们之间保持“假设的等值关系”的问题,尤其是将一种文化语言翻译成另一种文化语言时,所谓的“等值关系”是怎样出现的,是否是大家所共认的意义通约?作者曾提到孙中山在政体问题上,交替使用“立宪”政体、“共和”政体和“民主”政体,那么对于孙中山而言,这三者是否就是意指同一个对象,其听众以及追随者又是如何理解这些提法。作者将这些问题结论化,主观认为不同叫法“只不过是要特别强调政府的某一方面的意义而已”(页47),而这里似乎有进一步在具体情境里分析不同提法间差异的必要。

尽管如此,作者甘做冷板凳,敢于开拓自己的未知领域,自觉填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并做出颇有贡献的理论探索,这对于救治当前不正之学风极为可贵。而具体就孙中山这一研究课题而言,由于长期以来学理性分析较少,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对孙中山思想的研究更趋多元化,学术争鸣渐长,《孙》书可称之为其中的力作。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使用,多维视角的交织,使得作者为我们理解孙中山之宪政思想提供了一个相当精彩的诠释。

《孙中山宪政思想研究》
牛彤著华夏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