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3-07-2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田永胜 我有话说

在5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几代延大人以文化融合与创新为基础,以双语双文化背景为支撑,以开放性的民族人才培养模式为途径,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人才,其中,有4万多名少数民族高级人才。1996年合校后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延边大学校长金柄珉认为:“培养民族高级人才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它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高素质的民族高级人才,必须构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特色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

延边大学利用双语双文化环境的优势,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现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朝鲜语言文学学科中的朝鲜文学课程建立起从学士到硕士、博士的课程体系。朝鲜语课程集中了朝鲜、韩国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朝鲜语专业出台的朝鲜语等级标准得到国内外的普遍认可和借鉴。延边大学还建成了东北亚研究与图们江开发、长白山天然资源保护与开发、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的三大学科群,并派生出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东北亚各国政治经济比较、图们江流域开发、长白山生物资源保护、长白山旅游资源开发等新兴边缘学科。

这些特殊学科、学科群有力地支撑起民族人才的培养。延边大学开办了国际文化、对外汉语、四语种(中韩朝日)等专业,为培养多语多文化人才作出有意义的探索。学校在暑期的短学期制中开设了中朝文学比较、中国与韩日政治经济比较、韩国与日本经济比较、东北亚各国经济、生物技术、国际会计等80多门跨学科公共选修课程和面向21世纪知识系列讲座,保证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加强交流合作提高人才质量

延边大学利用独特的地缘、人缘优势,积极开展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8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韩国的汉城大学、美国的SAMFORD大学、日本的明治大学、俄罗斯的远东大学等数十所国外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通过借读或学分互换、委托培养,以2+2(两年在本校学习,两年在外校学习)、3+1(三年在本校学习,一年在外校学习)或者四年在外校学习的模式,每年都选派数百名学生到国内外大学学习。现在,已经有10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学成回校。借助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实力,延边大学培养的人才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共教共学取长补短

在5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延边大学先后开始了中国传统文化、朝鲜族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与朝鲜族文化等特色课程,用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和朝鲜族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既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用多种文化成分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延边大学就积极引进汉族教师,招收汉族学生,大力提倡各民族共教共学的风尚。各民族师生在政治上互相勉励、教学上共教共学、生活上相互关心、知识上取长补短、文化上互通有无、情感上互相慰藉。

50多年来,延边大学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全国的200多所朝鲜族中学80%的教师来自延边大学;全国重点大学的朝鲜、韩国学、东北亚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85%以上由延边大学输送;全国22所大学的朝鲜语专业中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90%以上由延边大学培养;在从事朝鲜族文化事业的作家、艺术家、记者、编辑、翻译等专家中,有85%以上是延边大学培养的。此外,为国家的外交、边防等部门输送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还为国内几十所重点大学培养输送了上百位专家学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