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闻出版战线要努力实践“三贴近”

2003-07-27 来源:光明日报 柳斌杰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反复指出,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突破口,改进和加强新闻出版工作。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三贴近”,新闻出版业就会有作为受欢迎,就会充满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三贴近”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指出了改革、发展、繁荣之路。

“三贴近”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而“三贴近”,正是新闻出版战线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新闻出版贴近实际,就是要时刻关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社会各行各业的实际状况和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要求,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准确把握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要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把反映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作为新闻出版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实际出发策划选题,按实际需要部署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作品,使新闻宣传和出版工作更加实实在在,卓有成效。

新闻出版贴近生活,就是要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熟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了解基层社会,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群众情绪,解决具体矛盾,采编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健康向上的好新闻、好作品。要把新闻出版的焦点对准火热的生活,关注平凡的群众生活,捕捉千变万化的生活场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新闻素材,汲取创作营养,用活生生的典型展示美好生活的前景,激励人民群众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新闻出版贴近群众,就是要高度尊重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新闻采编和图书出版工作中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人民群众的语言表达人民群众的意愿,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倾听群众呼声,开展舆论监督,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本质是执政为民,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贴近群众这一点最生动地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因为在这里,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新闻出版需求,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需要不需要,是我们判断新闻出版工作和新闻出版产品的唯一客观标准。

“三贴近”是应对挑战的治本之策

坚持“三贴近”不是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新闻出版行业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革故鼎新、开拓前进的治本之策,是一个原则性方向性问题。

从客观方面讲,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新闻出版旧体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已荡然无存,老路已经走不通。四个“多样性”和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引起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性。对外开放扩大,文化交流频繁,加之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手段在新闻出版业的应用,文化信息传播的途径发生了根本变化,国际新闻出版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定了21世纪初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给新闻出版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一历史责任,建立适应全面小康社会的新闻出版体系。

从主观方面讲,不少人头脑中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他们往往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整套运行方式办新闻办出版,而缺乏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工作机制,不少新闻单位和出版社,坐在办公室里想选题、通过长途电话“采访”、在会议材料中“找新闻”,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力,削弱了新闻出版产品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应有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只有坚持“三贴近”,才能抓住发展这个主题,置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战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离开中国的实际。我们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能不能解决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新闻出版也要把握这一点。中国需要发展,广大群众希望发展,现实生活要求发展。坚持“三贴近”就会理所当然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向社会提供的是知识和信息,它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引导力,是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只有坚持“三贴近”,才能改变新闻出版业的某些现状。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目前的新闻报道和出版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不受群众欢迎。根本原因就是远离市场,脱离实际,不能真正贴近群众和现实生活。坚持“三贴近”,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人民着想,讲真话,报实情,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新闻出版产品,这是树立新闻出版形象,争取广大读者,占领市场、巩固阵地的有效途径。

“三贴近”是新闻出版业的繁荣之路

新闻出版业是一个置身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实体产业。它是通过策划、制造、销售产品服务社会,从而在市场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图书要靠市场发行,音像要靠市场出售,报刊要靠市场流通,电视要靠收视率,网络要靠点击率传播信息……新闻产品和出版产品都是社会公众享用的文化产品,没人买、没人看、没人读,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出版的阵地就是市场,新闻出版的战场就在市场,失去了市场就等于失去了阵地、退出了战场。

实践“三贴近”,树立新形象,必须从新闻出版单位的信誉、品牌、作风抓起。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党的意志和人民呼声、主旋律和多样性统一起来,真实、及时报道有信息质量、有新闻价值、人民群众关注的各类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信誉的基础。文化品位、知识含量和图书质量是出版的立业之本。公众的行业信誉首先在实质内容而不在形式包装。品牌是信誉的代表,一个品牌社、名牌报、名牌产品进入公众和消费者的心中,就是市场选择中的信任,就是读者认可的形象。站在形象品牌后面的则是新闻出版者的作风。能否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抓住社会焦点问题,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能否做到公正无私,清正廉洁,作风扎实,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为新闻出版事业奋斗,这都是走向繁荣之路的基础条件。

实践“三贴近”,一切为人民,必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作为我们行业的评价标准。我们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的领导都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现代文明的创造者,是改革发展的实践主体,是新闻出版产品的消费者。我们要想真繁荣,就必须扎根在群众之中,把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作为我们的基本源泉,出版人民群众需要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离开人民群众,繁荣就是空话。当然,新闻出版产品具有教育引导的功能,贴近群众绝不是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和腐朽落后的文化要求,而是要着眼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起到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反映人民群众意愿、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引导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作用。

实践“三贴近”,竞争促繁荣,就必须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要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工作思路。要完成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我们的新闻是否受欢迎,书报刊是否卖得出去,在内容上取决于是否贴近实际,是否贴近生活,是否贴近群众;在经营上取决于是否尊重市场规律,产品是否有竞争力。发展繁荣是新闻出版业始终如一的目标,而真正的繁荣是有市场、有质量、有竞争力的繁荣。诸如行政摊派、权力发行、低价倾销、弄虚作假、恶意炒作、欺世盗名的种种做法,都是违背“三贴近”原则的,也是损害群众利益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