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杨澜:“阳光”依然灿烂

2003-07-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谢军 我有话说

7月的上海,酷热难耐,就在接受采访前的一天还因小恙打了一晚点滴的杨澜却丝毫不见疲惫,依然保持着一贯的自信与乐观。

相信绝大多数人对杨澜的认识都是从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节目开始的,即使现在大家仍然公认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主持”,由她主持的《杨澜访谈录》深受中外观众的喜爱,但是目前大家更关注的是她任董事局主席的阳光文化媒体集团,前不久刚将旗下阳光卫视70%的股份转让给了国内的民营企业星美传媒这一事件。

面对这个问题,杨澜显得十分平静:这只是一次正常的商业运作。她介绍说:“人们对这件事十分关注的原因其实我也知道,许多人都认为阳光集团就是阳光卫视,因此一听说我们将阳光卫视70%的股份转让了就觉得阳光集团被别人收购了。其实,如今的阳光集团早已成长为一个跨地区、跨媒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媒体集团,阳光卫视只占集团的5%。”谈及这次股权转让的原因,杨澜十分坦率地表示:“主要是商业上的考虑。”原来,阳光卫视虽然只占阳光文化总资产的5%,销售额占20%,但是亏损却占到了80%,“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政策下,单纯地依靠卫星电视这个平台来赢利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不仅阳光卫视是这样,即使其他比阳光卫视早做许多年、已经比较成功的卫星电视到现在依然是亏损的。”其实阳光卫视的营运已经是相当成功的了,过去三年,阳光卫视以每年只相当于同行1/5,甚至更少的总营运支出,获得了同行业销售收入第二的骄人业绩。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亏损,争取早日赢利,寻求一个好的合作者便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了。和阳光文化一样,星美集团每年也制作大量的节目,也有除了卫星电视之外的其他收费模式。两家合作之后,可以形成一个合力,在通过其它的销售模式回收一部分节目成本的基础上,两家再共同分担卫星频道的营运成本,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看着杨澜介绍阳光集团情况时自信、乐观的表情,听着她对集团运作条理清晰、极具说服力的介绍,哪里还是一位著名主持人呢?分明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嘛!但出乎记者意料的是:杨澜仍坚持认为她首先是一名记者、一位主持人,其次才是阳光文化的董事局主席。“我最喜欢的,还是做节目。”其实,在这次采访之前,记者早就听说由她主持的《杨澜访谈录》已经成为一个知名品牌,但是当听说接受她采访的各国政要和文化科技界的精英名流已近150位时,还是大吃一惊。杨澜最近又刚从国外回来,采访了瑞典的女外交部长、诺贝尔基金会主席、爱立信主席等瑞典的知名人士,收获颇丰。看过《杨澜访谈录》的人都觉得杨澜的最大魅力,在于她能通过真诚的态度和恰到好处的对话让采访对象动情。即使是被人称为“铁娘子”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也在杨澜的访谈中袒露真情:“当我丈夫要求与我离婚时,我伤心极了……想想看,我大学毕业三天就结婚了,从来不知该如何独立生活。但我挺过来了,甚至做了从没想过可能做的事。”但是杨澜对自己的节目却不甚满意:“总觉得每期节目或多或少有些缺憾……”也许正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才是杨澜能够在各方面都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吧。

杨澜觉得自己在做《杨澜访谈录》时,由于精力和时间的限制,浪费了许多很好的想法,也错过了许多更年轻却很有意思也很具光彩的人物,于是她酝酿制作一档新的访谈节目,并培养一批新的优秀主持人,为此已经全面展开了招聘主持人的工作。出乎她预料的是报名者十分踊跃,甚至连美国、澳大利亚都有人前来应聘,这让杨澜在高兴之余也平添了几分不安:“这些报名者的素质都十分好,让我们很难取舍。”

杨澜不仅是个优秀的记者和节目主持人,在电视节目生产上她也是好手。据介绍,去年阳光自产的节目在海内外的销售收入达到了5000万元,第一次超过广告收入。在阳光卫视播出的节目中,自制节目收视率极高,像《国宝背后的故事》、《西部阳光》、《百年婚恋》、《神秘的中国》、《点击黄河》、《人生在线》、《真实的故事》等,都带来了大量广告,《杨澜访谈录》一年的广告收入甚至有几千万元。杨澜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推出新节目的同时加快国际市场的运作,将高成本制作的纪录片精品打入欧美市场。阳光最近制作完成的纪录片《郑和》,耗资过百万,尽邀国内文化界重量级人物加盟,如著名文化批评家朱大可(撰稿)、著名音乐家张维良(作曲)等。摄制组将按照当年郑和飘洋过海的路线,进行实地拍摄。而以李鸿章、李叔同等著名历史人物为主人公的大型系列片《近代人物志》,也在积极的筹备中。

“阳光文化集团这几年来一直发展得很不错,”杨澜告诉记者,阳光文化的总资产已经由三年前的600万港币发展到了目前的6亿港币,“而且是在没有负债的情况下,这在传媒行业是很少有的,我有信心阳光会有更好的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