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莫以数量论英雄

2003-07-29 来源:光明日报 赵畅 我有话说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现行科研成果评价方式。科技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要正确看待论文在科学技术评价中的作用,反对单纯以论文发表数量评价个人学术水平和贡献,提倡论文内在价值的判断,强调论文的被引用频次,并根据不同学科领域区别对待,避免绝对化。

应当承认,论文作为一种综合反映作者学术情况的载体,自能直观反映其学术水平高低和贡献大小。然而,学术水平和贡献不应单看论文发表的数量,虽说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但有数量并不一定有质量;没有质量的保证,所谓的数量仅仅是低水平的重复而已。以数量之多掩饰质量水平之低,这是撰写论文的一个误区,亦是科研工作的一个误区。从这个意义上说,《决定》提出改进现行科研成果评价方式是颇耐人寻味的。

以论文数量多少论英雄的做法,会助长一些人的浮躁情绪,甚至滋长造假心理。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在这条道路上,科研人员必须多些冷静和执著,耐得寂寞,沉下心来做些长线研究。要下真功夫、求真学问、出真成果。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要义之一便是“真”,失去了“真”,科学就会走到“伪”的邪路上去。在求真务实方面,许多著名科学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比如黄昆先生,他严谨治学,在学术上对自己的论著总是力求完美,一些自觉意思不大的著作往往被他束之高阁。他强调,研究工作不能安于修修补补,而是要真正在科学上解决问题。他主张每篇论文都要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这样才有价值。他非常不赞成有的人文章发表了许多篇,却没有真正解决一个问题。

无独有偶,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所著《挑灯集》中有一篇题为《学术高下是怎样衡量的》的随笔,其中说到:今天,好多学府衡量教师的学术水平,总是“数”文章的字数,“查”发表的刊物是第几流等等,内容如何则置若罔闻。他以自己在芝加哥大学向一位前辈教授问及升级的经历为例。他问:“升级要有多少篇在一流学报发表过的文章?”答曰:“没有规定,我们主要是看文章的内容。”再问:“那么只发过一篇重要的论文也可以升级吗?”答曰:“不是的,连一篇也没发表过的也行。我们只要看还没发表的文稿内容如何就可以决定了。”这样的观点,出乎意料却合乎情理。没有实质性内容,没有硬货,发表论文数量再多,刊发载体的级别再高,不也似“绣花枕头稻草芯”一般,中看不中用么?

是否可以这样说,论文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亦是论文作者科学精神强弱和科学方法优劣的折射。撰写论文应该首先从升华科学精神、完善科学方法入手。这一点,正是改进现行科研成果评价方式的初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