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问故事 启迪心智

2003-07-31 来源:光明日报 李杰 我有话说


看完《经济学家的学问故事》,墙上大钟的时针已经指向凌晨两点。好久没有一本书能令我坐着不动而连看4个小时了。与先前的《经济学家的成长道路》相比,这本书除了继续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经济学家求学、步入经济学殿堂,以及在学科研究和探索上的曲折历程外,还收录了若干花絮、访谈和评论,形式上更加多样化,语言也更加生动活泼,可读性很强。并且正如书名一样,这本书更偏重于经济学家们学问故事的介绍。

开篇第一章,编者收录了介绍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经济学家阿克洛夫(Akerlof)的文章。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读者塑造了一个研究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的经济学家形象。接着,这本书介绍了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婚姻、家庭和犯罪著称的贝克尔(Becker)、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Greenspan)、杰出的经济学传播者拉丰(Laffont)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林德贝克(Lindbeck)、哈佛“神童教授”曼昆(Mankiw)、以“纳什均衡”著称的博弈论大师纳什以及有“白鲸猎人”美誉的博弈论专家舒比克。然后编者笔锋一转,进而收录了迪克西特(Dixit)教授谈学问故事的文章。书的最后部分,是天才的经济学家梯若尔以及对数理经济学做出重要贡献的斯梅尔的学问和生活故事。正如该书主编在前言中谈到的那样,学者故事、学问故事的启迪,常常不在学术和学问本身之下。

在我看来,情节和文字比较生动、人物刻画比较丰满的,是介绍贝克尔、格林斯潘、纳什以及数学家斯梅尔的几章,故事性很强。作者们用通俗流畅的笔触,把这些经济学家走上学术研究的过程和心路历程给你娓娓道来。在作者们的笔下,个性鲜明、形象鲜活的经济学家一个一个跃然眼前,简直使人不忍释卷。贝克尔的锲而不舍、格林斯潘的冷面机智、纳什的天才孤独、斯梅尔的不甘寂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喜欢的是迪克西特(Dixit)谈学问故事的那一章,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比如说文中在谈到如何“确定你要跑的距离”,即如何在进行经济学研究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时,提到一句话“在选题时应该明白你适合跑多长的距离”。长期以来,我们中国的学生,无论学文的还是学理的,都习惯了题海战术的训练,比较擅长的是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强,创造性思维相对欠缺。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是中国学生的一大缺陷,但在看完迪克西特教授谈学问故事的文章后,我的看法却发生了变化。现在我觉得,擅长逻辑推理、欠缺创造性思维,既是一种缺陷,但同时也是一种比较优势。这种思维方式比较适合做两类应用性的研究工作: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我们的思维方式比较适合运用计量方法验证已有的理论结论;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寻找一个值得分析的现象,然后运用已有的理论方法去构建模型,为这些现象提供一个合理的经济学解释。

《经济学家的学问故事》
王则柯主编中信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