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移动通信业仍需艰难跋涉

2003-08-0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从1987年引进第一套移动通信设备以来的16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通信运营带动通信制造

1987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只有700多户;而10年之后的1997年8月我国移动通信用户突破了1000万户;此后又用了3年的时间用户数达到了1亿户,并于同年7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2亿户。截至2003年6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2.3447亿户,普及率为18.3%。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带动了移动通信制造业。目前国内通信整机生产企业有43家(含三资企业25家),其中手机生产商37家(含22家三资企业),已形成年产手机1.5亿部的生产能力。2002年实际生产移动交换机9053万户,移动基站458万信道,手机1.3亿部。其中国产品牌移动交换机、基站、手机分别占生产总量的33%、22%、12.3%,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尤其是国产手机已从1998年零的突破达到了如今超过30%的市场份额。我国移动通信产品以优良的性价比、个性化的设计赢得了市场和用户。

1998年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总规模仅为100多亿元人民币,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约2000亿元人民币,3年增长了20倍,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据统计,仅最近3年就为社会提供了近6万个就业岗位。移动通信整机的发展带动了配套元器件、材料、专用设备业的发展,形成了上下游产品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并延长了产业链。

生产大国不等于产业强国

然而,透过一个个代表着辉煌与成就的数字,冷静分析我国移动通信业的技术现状,又不能不看到,我国目前虽已成为移动通信产品生产大国,但与移动通信产业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分过低。如我国的手机产业,很大一部分制造企业以部分散件组装、成套散件组装为主,甚至贴牌生产国外的品牌,大多数国产品牌手机采用国外设计公司提供的参考设计,手机的核心芯片(基带、射频芯片)更是绝大多数靠国外采购。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总体技术能力仍显薄弱,研究开发投入不足。

同时,我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总体呈现产能大于市场需求的状况。这一现象固然同近两年我国通信运营业格局变化和通信建设增势放缓有一定关系,但更主要的是由于国内企业缺乏资源统一协调、盲目扩张产能、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的。

即便是当前高速发展的手机产业,也已出现产能供大于求的情况。2002年国内共生产手机1.3亿部,而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手机的产能已超过1.8亿部,随着日韩等企业全力挤入以及国内许多电子企业准备涉足手机制造业,这一数字将持续增加。

另外,我国移动通信关键元器件跟不上整机厂的需求,配套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目前手机用元器件60%在国内进行生产,但大都由国外公司在华设立的独资或合资企业提供,且核心器件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国内企业目前还只能为整机提供低端的技术及工艺要求不高的产品。

加入WTO后,我们面对着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境外跨国公司、甚至一些中小企业以各种方式不断进入中国移动通信制造领域,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国内一些企业忽视科技创新,反而将贴牌生产、低价竞销、降低服务质量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消息,2002年共接到消费者对手机投诉5.4万件,在大中城市中,手机投诉名列第一位。又如中国联通CDMA手机两次招标中,国内虽有几家企业中标,但提供的大都是组装国外公司的产品。

种种事实表明,中国在通往移动通信强国的道路上仍需艰难跋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