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十个问题

院士论坛
2003-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国舫 我有话说


沈国舫林业专家。浙江省嘉善人。一九三三年出生。一九五六年原苏联列宁格勒林学院毕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一九九五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造林学和森林生态学的教学与研究。

最近工程院向社会公布了628位今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并将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两轮评审,最终增选出不超过70人为院士。今年是两年一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年,作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主任,我觉得,今年的院士增选工作有十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此进行说明。

一是关于增选名额。2003年院士增选名额为不超过70名。名额的确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1)工程院已经走过了初创阶段。现有的院士609人,已初具规模,涵盖了工程科技的主要学科,分布于全国31个省区市,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证这支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增选名额不宜过多。(2)从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工程科技的特点及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调研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从大学本科毕业,到作出重大贡献、取得社会认可、成为工程院院士,按一般成长规律计算,要25—35年。我们知道,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从毕业至今已超过37年,经过了几次院士增选,符合条件的人才已基本当选。文革造成的人才断层,影响了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文革后,1977年大学恢复招生,头几批毕业至今大多不到20年,除少数成就突出者外,基本上还未达到院士的条件。

二是关于候选人年龄。对候选人的年龄限制为原则上不超过70岁(计算年龄的截止日期是2003年6月1日)。在2001年的增选中,候选人的年龄限制为原则上不超过75岁。目前院士队伍的整体年龄偏高,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1)工程院1994年成立,发展初期主要是还历史旧账,增选的院士德高望重、年龄大者较多。(2)由于工程技术人才成长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及文革对科技人才成长所造成的影响。一项大的工程少则4—5年,多则十几年。三峡工程要17年,农林业培育一个新品种需要8年以上。因此,在工程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并得到社会评价与公认,是需要较长时间的。

三是关于连续提名。对连续被提名3次为有效候选人而未曾当选者,停止一次候选人资格。对其中近期有突出成就者,经所报学部6位以上院士提名,可不受此限制。这一措施的目的,主要是使提名单位、被提名人慎重对待有效提名的机会,避免对水平明显有差距者多次反复提名。

四是关于院士提名。对院士提名候选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章程》规定,由院士直接提名的候选人获得不少于3位院士提名为有效。2003年要求提名院士中,必须有3位所在学部与被提名人所报学部相同,提名方为有效。同时,考虑到工程管理学部院士较少的特殊情况,可以至少有两名是工程管理学部院士,另一名所在学部应与候选人工程背景所属学部相同,提名为有效。工程院要求,院士提名候选人时,必须对所提名的候选人确实了解,并负责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把关。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保证提名院士在学科专业领域内对候选人的贡献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五是关于遴选名额。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提名渠道除了院士推荐外,还有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含中科院、教育部)、省(区、市)地方政府以及中国科协三个渠道。这次对各部委、省区市等遴选归口部门,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报送候选人名额的指标。负责多学科候选人遴选的综合部门,如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经贸委遴选名额为每个学部不超过8名;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部委,如信息产业部、卫生部、农业部等在与其行业相对应学部的名额不超过8名,其他学部名额不超过4名;其余部委和省区市报各学部候选人名额不超过4名。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候选人的质量。

六是关于遴选委员会构成。对各部委、省区市遴选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提出了建议、对候选人通过遴选的条件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实施办法》建议,负责组织遴选工作的部委、省区市主持成立学术威信较高的遴选委员会,遴选委员会至少应有80%以上的成员是院士或具有相当于正高级职称、现从事专业工作的专家;在遴选中获得出席会议委员1/2以上(不含1/2)赞成票的被提名人方具备有效候选人的资格。

七是关于工程管理学部的院士增选。工程管理学部正处于发展初期,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2001年由于是第一次增选,为取得经验,当时规定只有7个综合部门(国家计委、经贸委、国防科工委、科技部、中科院、总政、中国科协)可提名、遴选工程管理学部候选人。2003年工程管理学部候选人的提名、遴选渠道和增选名额与其他学部一致。但对工程管理学部候选人的评审程序仍与2001年相同,第一轮分别由候选人工程技术背景所属学部评审,第二轮由工程管理学部评审。

工程管理学部院士目前引起的争议很多。但应当说,工程管理学部的院士遴选工作是非常严格的,工程管理学部院士候选人必须具有高级职称和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同时具有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基础、现代工程管理的丰富实践经验、并在工程管理领域作出重要贡献。而这里的“工程管理”内容指:重大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管理(包括规划、论证、勘设、施工、运行管理等);重要、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重大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产业、工程、重大科技布局和战略发展研究、管理。“在工程管理领域作出重要贡献”主要指:被提名人在上述领域具体组织、参加工程项目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发挥管理科学的作用,促使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实施,取得众所公认的成就,或在工程管理理论上有重大建树,并通过实践取得具体业绩者。

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工程管理部院士候选人的条件是非常清楚的。绝不是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工程管理学部是所谓的“官员和企业家俱乐部”。候选人本身是不是官员、企业家不是本质问题,关键在于必须符合院士的上述标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不够条件的官员、企业家是很难进来的。大家也尽可相信,院士们一定能够按条件严格把好这道关。

八是关于现场答辩的试点。2003年增选在第二轮评审时,有的学部就邀请候选人做工作报告、现场答辩的评审方式进行试点,以弥补主要靠书面材料了解候选人的不足。届时,有关候选人会收到赴会答辩的通知,希望这项工作能够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届时,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和实施办法。

九是关于道德和学风问题。除了上述8点新规定之外,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增选的全过程,我们将高度重视道德和学风问题。《实施办法》要求院士必须自始至终遵守《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同时对提名单位、被提名人、遴选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为当选院士,进行不正当的活动;一旦发现,相关学部常委会将作出严肃处理,直至报院主席团或院常务会批准,终止对该候选人的评审。

十是关于学术水平评价问题。经过几次增选,院士队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最新研究表明,院士队伍的结构仍有不尽合理之处,在学科分布,年龄结构,地区分布,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比例方面,值得引起注意。因此,为促进我国工程技术全面发展,在坚持标准和条件的前提下,还要特别强调几点:一是我们既要重视代表候选人学术水平和贡献的获奖情况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但又不仅从奖项和论文看问题。能够有SCI文章当然好,但没有,也不能就说他们的水平不高。关键要看候选人的实际水平和贡献大小。我们还要注重增选长期工作在工程技术第一线,并作出重要成就、贡献的工程科技专家。工程院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的研究工作与工程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很多工程师几十年一直工作在工程建设第一线,建设工地就是他们的实验室,一个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的成功实施,就是他们的优秀论文。二要积极发现、选拔工程科技领域中的优秀中青年人才;“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的事业总要有后人来继承和发展。三要注意工程管理专家和边缘学科方面的专家作出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