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2003-08-05 来源:光明日报 简新华 我有话说

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世界上不少国家曾经走过弯路,产生过许多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中国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城镇化?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具有什么不同的特征?这是真正贯彻落实“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必须正确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我们认为,与以往走过的城镇化道路相比,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应当是:

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现代化适度同步发展道路。从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方面来看,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既要纠正中国过去城镇化滞后的缺陷,又要防止部分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过度城市化”的偏差,力求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适度同步发展。也就是说,城镇化的进程既不要过分落后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水平,也不要过于超前。只有这样,城镇化才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有效发挥促进工业化的作用,真正使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也才能为农业、第三产业和经济知识化、信息化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使中国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同时实现现代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先进的一元现代化结构。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从以城市数量、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为标准划分的城镇化类型的选择方面来看,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不能只搞集中型的大城市化,不可能让大部分人都集中到大城市;由于小城镇缺乏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也不能只实行分散型的小城镇化。因此,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在城镇化类型上,只能选择集中型与分散型相结合、据点式与网络式相结合、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的城镇化。也就是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数量上要结构合理,在空间上要布局恰当,在有条件的地区尽可能形成城市群、城镇网。只有这样,才能恰当地增加城镇数量,扩大城镇规模,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更好地发展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群和城镇网的群聚效应、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小城镇的农村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作用,在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消除或减少“城市病”,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

市场推动、政府导向的城镇化道路。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主要依靠民间力量,基本上由市场机制推进,曾经出现过许多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完全由市场推动的城市化道路,导致过度城市化,产生严重的“城市病”。我国现在已经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所以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动力和实现机制上,既不能走中国的老路,又不能照搬外国的模式,只能选择由市场推动、政府导向、政府发动型城镇化与民间发动型城镇化相结合、自下而上城镇化与自上而下城镇化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说,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向城市的流动和聚集,企业和产业在城乡的分布,城镇的建设和繁荣,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城市的布局和规划,则要实行政府调控;城镇化发展要依靠民间和政府两大力量,既允许和鼓励民间自下而上发动和推进城镇化,政府又要继续发动和推进城镇化。只有这样,才能既发挥政府的必要的调控作用,又充分利用民间的巨大潜力和市场促进效率提高的优势;既避免过度城市化,又防止城市化滞后,真正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适度同步发展。

城镇发展方式多样化和合理化的城镇化道路。从城镇发展方式的选择方面来看,由于过去中国的城镇建设主要靠政府投资,资金来源和渠道单一、政府财力有限,再加上不合理的投资管理体制又使得投资效益低下,因而城镇建设资金严重缺乏,极大地限制了城镇的发展,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建设没有多大变化就是明证;与粗放型或外延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中国以往的城市建设也是以外延式为主,即使城市在空间范围、人口数量、房屋建筑等方面有所增加,但往往建设质量差、水平低,城市基础设施缺乏、落后,集约化水平低,城市功能不能充分有效发挥;各级政府一方面对城市的数量、规模严格限制,另一方面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又存在放任自流、缺乏合理规划和科学规范管理的倾向,既不利于城市本身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城市病”,也是政府无力也不敢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原因之一,结果使得城镇化步履艰难,因此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城市发展方式上,必须选择多样化和合理化的方式。也就是说,城市建设资金来源和渠道要多元化,除了各级政府加大投资之外,鼓励农民集资建城,可以采取批租土地、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合资开发、发行债券、投资入股、贷款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实行各种优势政策,吸引和筹集更多包括公有、民有、外资和农民的资金,用于城市建设;政府应当积极支持引导城市建设,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外延式与内涵式发展相结合,以内涵式发展为主。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提出及其特征表明,我国的城镇化道路及对城镇化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对待城镇化的态度上,由害怕、否定、排斥城镇化转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发展模式上,由滞后城镇化转向适度同步城镇化;在城镇化的类型上,由严格限制大城市发展、强调分散型的小城镇化转向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城镇化的动力和实现机制上,由政府包办、计划推进转向政府导向、市场推进、注重发挥民间力量作用。这些重大的转变,纠正了过去的城镇化道路的缺陷,必将极大地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同时实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