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特殊教育“特”在哪里

2003-08-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蒋云尔,男,1957年10月20日生,江苏宜兴人,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谈起特殊教育,一般人总会和手语、聋哑人联系在一起。其实,特殊教育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蒋云尔博士认为,特殊教育首先表现为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和博爱精神,“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是特殊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残疾人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他们作为社会成员,拥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同享有社会成果的权利。要保障这个权利,不仅要靠国家法律与政策的保护,更要通过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残疾人的生存与生活状况。江泽民同志说“特殊教育,造福后代”,因而特殊教育不仅为残疾人服务,更为社会造福。进行这样一项“造福”工程,要求特殊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技能。我们学院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一所独立设置的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的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建校20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博爱精神,培养培训的近6000名特殊教育工作者,以有爱心、有奉献精神得到社会的广泛赞扬,成为全国特殊教育中的骨干力量。蒋云尔博士认为,我们办学过程中最成功的一条就是坚持了人道主义的教育。

特殊教育的“特”字,还体现在针对特殊的教育对象,采取特殊的教育手段。蒋云尔博士介绍说,现在人们对特殊教育的理解,往往局限在其狭义的定义之中,即指对残疾人的教育。而从广义来说,特殊教育是指满足所有人的特殊需要的教育,每个人都可能有特殊的教育需要,比如天才儿童就有特殊的教育需要。我国的特殊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近20年来发展迅速。特殊教育的对象分类已经从盲、聋两类,发展为目前的包括对盲、聋、智力落后、肢体残疾、低视力、自闭症、脑瘫、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九大类人群的教育。特殊教育也从过去的基础教育拓展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教育阶段。教育对象分类的精细化使得特殊教育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更高。培养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学校更要适应特殊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开拓、建设新专业。我们学院紧随事业发展需求,重视专业建设,从最初的盲教育、聋教育、弱智教育三个专业拓展到目前包括特殊教育的学前教育、康复教育、艺术教育、英语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十一个专业,除了原有的特殊师范教育,还开设了直接招收聋人的工艺设计专业,对残疾人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建立起一支国内目前人数最多、专业最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院建有39个实习基地,并且有2所附属学校,为专业建设提供了科研和实践的基础。

江泽民同志说“残疾人这个社会最困难群体的解放,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蒋云尔博士认为,特殊教育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是特殊教育之所以“特”的重要方面。特殊教育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多年来,我们学院十分注重内涵建设,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每年都在98%以上。蒋云尔博士说,残疾人也是社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我们通过特殊教育可以激发残疾人的创造力。根据我国的现实,在短期内不可能达到经济发达国家的特殊教育水平,国家也不可能将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福利保障之中,但是通过特殊教育,可以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通过特殊教育,服务残疾人,造福全社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