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问题是生活的发动机

◆封面图书◆
2003-08-07 来源:光明日报 武斌 我有话说


早年读西方哲学,古罗马时代的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一段话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这段话出自他的自传《忏悔录》,奥古斯丁讨论什么是时间,他说:“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仔细想一想,也许奥古斯丁说出了人类心智的一种普遍感受。比如,试着用简明、准确的语词说明一下什么是“时间”,保证绝大多数的成年人包括专家教授学者那些被人们认为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们,也会很吃力、很局促、很难堪地面对。不仅仅是“时间”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我们都是含糊其词地、模模糊糊地、自以为是地甚至是似是而非地“清楚”着,真正叫起真来可能谁也说不明白。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都是根据这些“大概”的知识来判断和决定什么事情,虽然这并没有妨碍我们的日常生活。

成年人的世界也许就是这样“模糊”的,但是孩子们却常常出人意料地提出许多“叫真”的问题。比如:“我为什么活着?”“妈妈和爸爸为什么必须上班?”“为什么我忘记一些事情,而不忘记另一些事情?”“我为什么会生病?”“地球还会转动多久?”“为什么会有战争?”“什么是政治?”“为什么1+1=2”,如此等等。他们会不停地追问,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清楚明白的准确的答案。但是成年人已经习惯于“模糊”地思考了,结果就出现了常常使成年人尴尬的情况:孩子们随时随地都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面对这些问题,一般的大人却往往力不从心,或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或者干脆不知道答案。然而,孩子们提出的那些“天真的”问题,有许多恰恰是本质性的、重大的问题,是涉及到人类根本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有一个答案,他们有权提问,否则,他们就会在某个时候停止发问。而如果全世界的孩子停止了提问,那将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景象。因为,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一书的编者所说,“人之所以是人,第一是因为他提问题,而第二则是因为他想回答问题。”问题是生活的发动机。如果没有人特别是儿童再提问题,科学的发现将不复出现,人类的生活将陷入停滞,整个世界将如一潭死水。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一书的编者试图回答一些孩子们提出的那些“天真的”然而也是本质的问题。那么,请谁来回答呢?编者认为:“为了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们最好去问顶尖人物,去问那些必定真正知道这些事情的人,如果事情涉及大问题,那么谁也不会胜过他们。这自然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如果他们不是他们所研究的那个专业的顶尖人物——他们会得诺贝尔奖吗?如果我们不可以向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几个问题,那么我们要他们干什么用?”于是,编者邀请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的2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都是政治、经济、文学、科学等领域内的一流学者和专家,在各自的研究范围内回答了由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虽然他们都是顶尖级人物,但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却都是十分认真而且小心谨慎,很怕孩子们认为他们也和其他大人一样含糊其词。所以,他们就像回答上帝的询问一样,以最好的智慧,最好的心情,最健康的态度,最可靠的知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既十分亲切又严肃诚恳,通过一个个故事或亲身的经历,讲出了那些问题的核心意义。所以,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或是灌输知识的东西,作者们对所有的问题的回答都充满了人文精神和思想的智慧。他们的深厚的学识背景和迷人的人格魅力,以及诚恳的平等对话的态度,都使作品极富感染力。这些有趣的文章不仅在于给予了孩子们许多常常被大人们忽略了的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他们告诉孩子如何从生活的感悟中正确地认识、思考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鼓励他们对提问权利的坚持、对真理的热爱和永不枯竭的求知欲,鼓励他们的梦想并激发他们去实践。正如其中一位作者写道的:你要“永远保持好奇心,你永远不可以认为一个答案是所有答案中的最终答案——主要是你必须相信人,相信人的革新、团结、诗意的能力。”

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说:科学始于惊奇。由惊奇而提问,进而寻找那些问题的答案,于是科学就进步了,社会就发展了,人类的生活也就变得日益丰富多彩。这本由大师们写给孩子们的书,让大人们看了也会受到某种程度的触动,促使我们思考,是否还会忽略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呢?或者,进而反省自己是否还会“惊奇”和“提问”,而“惊奇”和“提问”的缺席,恰恰是生活平庸的本质原因。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贝蒂娜·施蒂克尔编
三联书店2003年7月出版
定价:26.00元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