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金榜题名”后的忧思

教育时评
2003-08-07 来源:光明日报 欧阳兆标 我有话说

媒体报道,湖南一位“才子”高考得中以后,原来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现在一概都扔给妈妈,妈妈也心甘情愿地代劳;以前从来都是自己吃饭自己盛,现在则是家人做好饭菜、摆好碗筷,而后由父母去请,方才款款入席;以前做的家常便饭吃得津津有味,现在吃的是鸡鸭鱼肉,居然挑三拣四,横加指责。

由此想到南京一些高校周围出现的新行当——“大学生保姆”,有些大学生出于节省时间或其他原因,每月花200至500元,请个保姆或是钟点工,每天按时上门为他们完成做饭、洗衣服等日常生活琐事。在读书成“龙”的观念下,现在连农村入学的大学生也都不想干活了。浙江一位农家子读上博士,放暑假回家,一盆衣服泡了三四天不洗,母亲眼见儿子懒成这个样子,埋怨了几句,不想儿子心理脆弱,自杀了。劳动,这个耳熟能详的词儿,现在在一些即将走向高校或在高校读书的“骄子”眼里,为何显得如此陌生,如此的不屑一顾?笔者琢磨,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还是传统观念的束缚,劳动意识的淡化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缺失。

据了解,我国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仅有12分钟。家长们不会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能做的事,家长只能包办代替一阵子,不能包办代替一辈子。老师们也不会不明白: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也许有人会说,现在考进大学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要立足干大事,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其实这是一种奢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很难想象,一个不想趟过小河的人,能远涉重洋;一个连身边小事都不愿干的人,能为他人着想;一个劳动观念缺失的人,能成为祖国和人民的栋梁?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