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警惕科技“形象项目”

科技时评
2003-08-08 来源:光明日报 金振蓉 我有话说

“形象项目”与“形象工程”可谓异曲同工。社会上,人们习惯地把各级官员为追求政绩而上马的一些华而不实的工程称为“形象工程”。对这种现象多有批评之声,而科技界的“形象项目”,局外人由于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却鲜有所知,而这种现象的危害性,却一点也不比“形象工程”小。

首先,“形象项目”在一些时候也是“形象工程”的延伸。许多科技工作者在不同的场合都谈到,现在许多科研的立项不是根据我国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和我国科研的现实条件来确定,而是科研立项跟着舆论跑,媒体一段时间炒什么,什么学科的研究就更受关注。于是,一会儿是新材料,一会儿是新能源,一会儿是纳米技术,一会儿是克隆技术,媒体的热点交替变换,学术研究的热点也随之跟进。前一阵子,社会上纳米技术满天飞,纳米产品已经遍布从尖端领域到民用产品的各个方面。后来还是专家站出来告诉公众,纳米技术还根本未到走出实验室的阶段,这一炒作才算告一段落。但由此各地上马的有关纳米技术的科研项目,如果有人去统计一下,当不是小数,否则媒体上就不会出现众多的“纳米科研成果”了。

其次,“形象项目”也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形象项目”在许多时候也表现为权力干预。只是与单纯的行政权力带来的腐败现象不同,“形象项目”往往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寻求当地的发展之道,借助科技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但在什么是地方特有的优势,如何借科技之力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的问题上,却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官”都能认识得那么清楚的。于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好大喜功,大打“高科技”牌的现象,什么科技“高”,就搞什么科学研究,什么科技“热”就确定发展什么项目,而这一切,又往往都是在“科学论证”之后进行的。不借助科技专家之力,这些科技的“形象项目”,要得到各级行政部门的认可,往往会阻力很大,而一旦得到了学术权威的认可,事成的希望则大矣。于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东中西部差异、沿海内地差异都如此巨大的国家里,而大家不约而同瞄准发展的竟都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这些被媒体炒热了的高科技技术。难怪走到我国众多的开发区,你会有一种“千区一面”的感觉,发展重点雷同,项目雷同,引资困难,产品销路不畅,很多时候是这种“形象项目”造成的后果。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方面条件还十分有限,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是要遵循党和国家确定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当前,在确定什么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应该所为,必须所为,什么是我们的可以缓为,可以少为,或者不为,这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所赋予科技工作者的历史重任。经历了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国科研基础条件还很薄弱,科技资源分散情况十分严重,科研的合作机制尚未形成,而要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用一句通俗的话说,费时费力还看不出明显的成绩。但这是实现我国科研走向真正强大的必备条件,因此,今天,在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在科技工作者中间,提倡少些“形象项目”,多些脚踏实地,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