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只为那片蓝天下莺飞草长

2003-08-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薛冬 我有话说

茂密的草原植被


说起中科院科学家科研条件,最艰苦的莫过于野外台站。记者在7月底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草原研究站采访,见到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白永飞研究员时,他没有提到一年中要在这荒野中工作大半年的艰苦,却兴奋地说起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今年又出现了。

果然,此后的几天,记者在多伦县、正蓝旗和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中科院植物所草原示范区内均见到齐膝甚至齐腰深的大面积草原。

多伦——让沙地植被恢复重建

中国有四大沙地,全在内蒙古自治区。分别是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浑善达克沙地。多伦县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农牧交错带。由于前些年过度放牧和人为因素干扰,造成这里的土地退化。又因为多伦离北京直线距离甚近,所以前几年北京的沙尘暴发生与多伦有一定关系。有人说,北京发生沙尘暴中10粒沙子有8粒来自多伦。这种状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时自治区、盟,直至多伦县也高度重视并付诸行动。他们提出“治理多伦1亩沙地,还北京一片蓝天”。

基于多伦植被、景观地貌及承受人类干扰的典型性,同时这里的沙地治理又与首都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中科院植物所科学家急国家及地方政府之所急,把多伦当作开展沙地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理想地点。植物所主持的中科院“九五”重点项目“多伦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在多伦县建立了4个示范点。完成生态治理100余万亩,引进和推广新技术80多项。该项目的实施,为多伦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该县连续三年获全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第一名,并成为盟、自治区先进科技县。

特别是在多伦县南沙梁,植物所自“九五”以来,连续在这里开展植被恢复重建与风沙环境综合治理实验示范研究,并建立了“多伦恢复生态学实验示范研究站”进行长期定位研究。记者在这里了解到珍稀濒危及沙地特有的各种植物种类得到良好的发育和保护,总体植被覆盖度达到了70%,各种鸟类和小动物又回到了这里。满眼望去,蓝天白云下大草原令人心旷神怡。最近,多伦县政府又与植物所携手在此间共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多伦植物园”,其主要功能集科研、科普和生态旅游于一体,其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多伦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正蓝旗——让天然草地获得喘息

植物所正蓝旗沙地实验站蒋高明研究员提出治理草原退化的思路耐人寻味。他根据实践提出大面积恢复草原植被、防治沙尘暴的主要思路不在于造林植草,而是要“以地养地”。他告诉记者,关键在“养”。即在已经严重退化的土地上实行禁牧,让草地自然恢复,防止土壤损失。蒋高明说,牧民饲养牲畜所需要的饲料可在少量的小范围的人工高效地上进行生产,从而使大面积的天然草地获得喘息,自然恢复。他经过计算提出,种植1亩人工饲料草地,可使50—100亩退化草地得到恢复。

记者在正蓝旗北部的巴音胡舒嘎查,亲眼见到经过禁牧围封的万亩草地经两三年恢复,长势喜人,草长半人多高,蒋高明研究员的草原靠自然恢复道理得到实证。

治理沙尘暴的有效方式是要让草长出来,同时草长得好也为牧民饲养牲畜,提高生活水平带来利益。为了促进这一良性循环过程,植物所科学家在此地不仅做科研示范,还参与推广工作。最近,植物所科学家入股与当地牧民共同组建“正蓝旗浑善达克生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这个公司将以牧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引进中科院的最新科研成果,全力推进“公司+牧户+基地”模式,为最终实现浑善达克沙地恢复、生产发展和牧民生活提高作贡献。

白音锡勒——让草原退化得到治理

位于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的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始建于1979年,是中科院院级开放站。24年来,该站以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建设试验示范区3.2万亩,不仅在国内外草原生态系统基础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科学地位,而且长期为我国半干旱草原资源的保护利用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模式示范和技术体系。

记者在该草原站看了多个试验样地和示范区。在内蒙古草原的典型类型——羊草和大针茅样地,记者看到受到保护围封24年的样地内外,草的长势截然不同:围封样地内草长没膝;围封样地外,草被牲畜啃尽,地面裸露。样地外比样地内低12厘米(见下图),说明没有草的保护,这12厘米厚的土地已经流失,其示范作用极其明显。

在沙地综合治理、延迟放牧和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示范区,草原定位研究站副站长白永飞研究员介绍了浑善达克沙地“1/3治理,2/3围封自然恢复模式”,天然草地合理利用的“延迟放牧”技术和退耕地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这些已成为被全盟所广泛接受的示范模式加以推广。

草原站多年以来建设的天然草场合理利用、沙地退化草地恢复、退耕还草人工草地建设的众多种类示范区,在当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贡献。基于此,内蒙古自治区和锡林郭勒盟先后出资为草原站解决了道路和交通建设问题。2002年7月,锡林郭勒盟行署盟长刘卓志还带领有关人员考察草原站并与植物所就共建草原生态科技培训示范基地等达成协议。锡林浩特市政府连续两年为项目组提供配套资金达230万元,并决定为草原站开通无线通讯,将对道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支持草原站科研和示范工作。

草原站在站长和植物所所长韩兴国研究员率领下,近年来开展了十几项重要的研究项目,得到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经费和当地政府投入经费等近2000万元支持。最近他们的工作还引起国际同行重视,德国有关部门将派20位专家携300万欧元经费与拥有27位博士、博士后的草原站团队开展合作研究。我国的草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兴未艾,这支团队是我国草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