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群众利益无小事

2003-08-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苗家生 我有话说

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难

2001年3月,沈阳市的新闻媒体披露了这样一件事:铁西区6户居民的住房于1992年7月动迁,原定回迁时间为一年零八个月,却一再被拖延,回迁安置遥遥无期。6户居民多年来居无定所,到处租房居住,回迁问题成了解不开的“死结”。近日,记者访问其中一户居民杨春义时得知,由于新一届沈阳市委领导同志的亲自过问和督促,这个问题已经解决。谈起这段经历,杨春义激动不已:市委书记张行湘亲自批示我的来信,派人调查处理,拖了10年的回迁安置问题得到解决。

杨春义告诉记者,去年3月6日,他在有关部门对回迁安置问题互相扯皮推委、解决无望的情况下,给市委书记张行湘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十年动迁,把我的心‘动’凉了,把我的家‘动’散了,把政府的威信‘动’没了。”这次他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市委书记写信,没想到很快就有了结果。3月13日,沈阳日报全文刊登了杨春义的信和张行湘的批示。张行湘痛斥一些部门和单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无动于衷,不关心老百姓疾苦的极端不负责任的恶劣作风,要求动迁户所在的铁西区委、区政府与有关单位组成得力工作组查清情况,将没有回迁的居民妥善安置好。杨春义的信和市委书记的批示公开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对照市委领导的批示和群众的呼声,查找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上的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当天。铁西区一位副区长认真听取了动迁户的意见,成立了调查组。不久,杨春义和其他动迁户的安置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杨春义用动迁安置费加上自己的部分积蓄购买了一套三居室的住房,改善了居住条件。

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

沈阳是老工业基地,城市建设改造步伐相对滞后,原市长慕绥新、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等腐败分子忽视人民群众困难,加上体制转轨、企业转制中引发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使许多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严重伤害了群众的感情,也成为群众上访的一个主要原因。市委书记张行湘在一次信访工作会议上说:如果我们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对群众的意见和批评视而不见,就会失信于民,就没有做到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信、真懂、真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切实立足于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标准,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千方百计做好信访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造福。张行湘以身作则,亲自批复群众来信,近两年来逐一阅看了8000多封群众来信,亲自批示了近5000封,并要求有处理结果。张行湘对记者说:“通过这些群众来信,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对老百姓的欠账太多,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太多。我们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尽管我们现在财政还很困难,尽管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是千难万难也不能让群众受难。”

沈阳市第十次党代会后,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办实事、送温暖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如果涉及市民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解决不好,就引咎辞职。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从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不回避、不等靠,采取一系列措施扎实工作,认真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疑难问题,特别是集中解决多年遗留下来的城市供水、供暖、供气和公共交通、住房动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皇姑区有一栋住宅楼,因有关部门互相扯皮,煤气管道安装了3年没有开栓供气。居民意见很大,给市委书记写了一封信,批评这种“部门扯皮,殃及百姓”的歪风。张行湘阅信后,当即批示给相关部门研究处理,拖了3年的难题仅用了两个星期就解决了。两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解决了一大批沉积多年的群众信访问题,全市共解决了11.6万户居民煤气拖期开栓供气问题,57万居民供水难题,5.7万户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实现冬季供暖率100%。

沈阳市委、市政府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的做法,使人民群众由衷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得到了全市人民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赞扬。困扰和平区南京街居民陶洋10年的动迁安置问题,今年3月得到彻底解决。他怀着喜悦的心情给市委书记写了一封信:我万分庆幸沈阳市民遇到了一个情系百姓,执政为民的好班子。我真情呼唤: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在百忙当中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从中体察民情民意,及早化解各种矛盾,把它作为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载体,将一切积极因素都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我坚信情系百姓、执政为民的领导干部,一定会得到百姓真心实意的拥戴!“中国共产党万岁!”、“‘三个代表’好!”这是发自我肺腑的心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