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斯拉夫解体的“替罪羊”

2003-08-1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宋文富 我有话说

前不久,意大利罗马刑事法院宣布:因涉嫌1992年1月7日击落欧共体观察团直升飞机、导致机上观察团5名人员全部遇难一案,判处目前重病在身的前南斯拉夫人民军少校飞行员埃米尔·希希奇终身监禁。消息传来,塞黑国内居民感到震惊。为何罗马刑事法院如此匆忙即对希希奇一案作出判决?该案结果是否公正?人们对此颇多微词。

事件的经过

1992年1月7日,由欧共体观察团使用的2架意大利军用直升机于10:17分自贝尔格莱德起飞,向匈牙利的卡波斯瓦尔方向飞去。按计划,直升机到达卡波斯瓦尔后将继续飞往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鉴于当地形势紧张,南斯拉夫方面已经宣布,萨格勒布低空领域属“禁飞区”,联邦飞行管理局对此未予以同意。贝尔格莱德飞行控制中心,以电报方式将这一决定通知了直升机飞行员。

当地时间7日12:11分,2架直升机抵达卡波斯瓦尔。13:18分南斯拉夫空军和防空部队的荧光屏上显示,有目标正在由卡波斯瓦尔飞向南联邦边境。对于这一飞行,由于匈牙利航空部门未作任何通报,目标被视为“不明身份”。13:42分直升机飞抵南联邦边界,南防空部队指挥部命令一架歼击机升空对其进行拦截。14:08分承担起飞拦截任务的米格21歼击机飞行员报告,发现2架直升机,距地面高度100—200米,航向24度,两机间距离为50米。根据比哈奇空军基地的地面指示,先由埃米尔·希希奇发射了几发警告性炮弹,在无任何反映的基础上,接着又发射了2枚P-60红外制导导弹,击落其中一架后,导致另一架被迫降落。机上5名欧共体观察团成员全部遇难,其中4名意大利人,1名法国人。地点:萨格勒布以东80公里处。

匈牙利方面的责任

事情发生后,南斯拉夫方面将此情况通报匈牙利、欧共体及各有关方面,并对整个事件进行详细调查。1993年8月,贝尔格莱德军事法庭判决,在击落直升机事件中,南斯拉夫方面没有任何过错。当时罗马也派出军事检察官参加了这次审理,对于整个审理及判决过程并未提出任何异议。

尽管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已宣布独立,并由此引发同南斯拉夫的武装冲突。但国际社会对其独立地位并未认可,早在1991年9月28日,南联邦飞行管理局就通过1180号照会通知各有关方面,贝尔格莱德飞行管理中心负责南全境领空的飞行管理事宜。鉴于当时利用直升机和老式飞机自匈牙利向克罗地亚走私武器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该照会同时指出,萨格勒布地区的低空领域禁止飞行。

对于观察团的飞行要求,当时南联邦飞行管理局的值班员几次向直升机飞行员和欧共体观察团代表提出警告,但他们仍坚持从卡波斯瓦尔飞往萨格勒布,并愿承担一切后果。欧共体代表还同意对此进行录音记录。

此前,曾发生过南空军向匈牙利巴契地区误投一枚炸弹一事,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布达佩斯飞行管制中心与贝尔格莱德飞行管理部门之间设有“红色”电话专线,就紧急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在匈南边境10公里领空处建立一空中通道,凡接近这一通道的任何飞机均应相互通报。

然而,对于直升机的此行,匈方未提供任何数据,既未通报欧共体直升机准备由卡波斯瓦尔飞往萨格勒布,也未将飞机抵达南斯拉夫领空的预计时间通知贝尔格莱德。甚至在飞机被击落2小时后,匈牙利方面仍确认,欧共团观察团的2架直升机仍在卡波斯瓦尔市内。据称,在自16:30至18:30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匈牙利飞行管制中心就有3个值班主任相互轮换,且每一个都表明自己对此不了解。

萨格勒布的沉默

克罗地亚国防部主要官员曾经通报,1月7日的13:00——14:00时之间,将有2架直升机在300米高度由卡波斯瓦尔飞往萨格勒布。1月6日17:48分,萨格勒布将这一传真经萨拉热窝发往南人民军总参谋部,约18:30分总参谋部官员收到。然而,由于在前一天的22:30分,贝尔格莱德飞行控制中心已经通知南空军与防空部队指挥部,直升机经瓦拉日丁飞往萨格勒布的要求未被同意,因此该指挥部战术中心指挥官认为,因未被同意所以飞行将不会实施。换句话讲,由于飞行未被批准,从法律上讲克罗地亚国防部的通报就不具任何意义,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再向上反映。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1月7日的直升机飞行过程中,飞行员同萨格勒布均保持有空中联系,但除了前一天的通报外,对于直升机的临近和抵达,克罗地亚方面一直对贝尔格莱德保持沉默。

当然不可否认,整个过程中希希奇少校承担有一定责任。主要在于,少校并未完全根据规定进行操作,例如:未能在同一高度距离目标100米;未能最终确认直升机标记;未能通过飞机的机翼向直升机人员表达信号。然而这一切,又都与当时该地区的紧张局势有关。飞行员一方面担心遭到来自克罗地亚军方地面炮火的袭击,另一方面担心直升机装备有武器等等。从而导致希希奇在距离目标2公里远的地方开炮,在直升机未做出反应后,发射导弹。

不解的疑惑

2002年5月9日,正当埃米尔·希希奇因病前往匈牙利边境城市塞科特购买必需药品时,匈警方根据克罗地亚国际刑警所发出的通缉令将他逮捕,以后又移交至意大利。自2002年6月21日起,埃米尔·希希奇即被关押在意大利狱中。现年40岁的他,身体状况极为不好。

尽管希希奇坚持自己只是依照命令行事,但罗马法院坚持认为,“尽管希希奇及其上级十分清楚观察团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冲突期间所具使命的和平性质,但仍故意将欧共体的直升机击落。”但此间人们的许多疑惑是在另一方面:尽管已多次发出警告,该地属禁飞区,观察团为何还要进行这次飞行?为什么匈牙利飞行管制中心未将有关数据通报给贝尔格莱德,而且在直升机接近边境时匈防空部队也未根据协议向南防空部队进行通报?为什么直升机未利用机上的无线电系统请求进入南领空?为什么出事当天一直同直升机保持有联络的克罗地亚方面并未将飞行情况向南通报?为什么本应是白色的欧共体飞机,散落到地面上的碎片却是伪装色的,而且全体遇难成员的尸体均无大的身体伤害?

对于所有这一切,罗马法院并未予以解答。塞黑居民认为,塞黑政府应当站出来,根据国际法和有关规定为自己的军人说话。问题并不在于塞黑政府将向欧共体受难者家属赔偿1000万美元,而在于应在世界和国人面前澄清事实。

5月21日,塞尔维亚司法部长巴迪奇表示,对罗马法院判处埃米尔·希希奇终身监禁感到震惊。他说,希希奇少校作为一位军人,执行了自己上级的命令,他既不希望也不愿意击落直升机,他无意伤害这些人。我个人认为,在整个事件中他只是一个替罪羊。巴迪奇部长另外表示,他将尽可能帮助希希奇进行上诉。按罗马法院的规定,希希奇可在45天内提出上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