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文化中的公私之辨

■学报观点
2003-08-28 来源:光明日报 刘畅 我有话说


公私观念,是中国文化中最富活力的思想因子之一;公私之辨,是古今一以贯之的思想母题。春秋战国诸子争鸣,已提出崇公抑私的命题,至于秦汉之际,“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念基本成型。其后,“公”本位思想一直占据传统思维主流,其中间或有“私”本位观念萌动、抬头,但一直是思想界的弱势群体。至于近现代,“公天下”观念仍是发动一次次社会改革与革命的强大引擎。百年来,中国社会所经历的从传统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每一重要阶段,无一不伴随着公私观念的激烈争论。

自先秦始,这一领域积淀了大量的思想遗产。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多元、分层的研究。目前,这些成果尚呈弥散状态,对它们按照不同专题进行一番清理,将为进一步的深度研究提供一条大致准确的起跑线。

《南开学报》2003.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