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引领我们走向国际

2003-09-05 来源:光明日报 韩生华 王光荣 我有话说

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水泥大会云集了世界以及中国水泥界的一批重量级人物。业内人士称,中国水泥工业新的变化也许将从这里开始。就这次会议对水泥行业产生的影响力,记者专访了中国非金属矿工业(集团)总公司总经理谭仲明。

记者:据我们了解,国际会议组织已经在17个国家举办了17次,为什么到了18次会议才轮到中国?

谭仲明:中国是世界水泥行业当之无愧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水泥是中国人制造的,可中国在世界水泥工业中的地位一直得不到认可。国际水泥会议组织每年都要在世界各地召开会议,目的就是致力于将世界水泥工业向更高水平推进。但是,世界上水泥发达国家始终用很多年前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中国水泥工业和中国水泥产品,落后的立窑水泥,粉尘满天的小水泥厂是他们眼中中国水泥工业的代名词。所以,我们这样一个水泥大国一直被忽略着。第18次国际水泥大会最终移师中国召开证明,中国水泥工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已引起了世界水泥界的高度重视。

记者:据了解,世界水泥大会以往都是由政府来承办的,为什么这次由中非集团来承办?

谭仲明:2001年在香港举办的第16次国际水泥大会上,包括我在内只有5名中国代表被邀请出席。当时作为中国水泥行业政府官员代表,我在大会上作了题为《论中国水泥结构调整》的发言,引起了与会的世界水泥界同行的高度关注,会下很多外国朋友纷纷来了解中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绩。在他们眼里,中国要建设大量的工艺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意味着有更多的商机。而我们当时就有一个想法,应该在中国举办一次国际水泥大会,让世界了解中国水泥工业发生的真实变化。后来这一想法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国际水泥会议组织通过实地考察,认为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速度的确出乎他们的意料,并且已经具备了举办第18次国际水泥大会的资格。

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这次原本由政府承办的会议由中非集团承办。中非集团是一家科技实力很强的大型国有企业,有非金属新材料业、工程建设业、非金属矿采选制业这“三大主导产业”。有玻璃纤维技术、复合材料技术、人工晶体技术、工业陶瓷技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等“六大核心技术”。这些技术水平代表着我国非金属材料工业和建材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其中的水泥工程建设已在国内市场具有独一无二的控制地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技术形成的产业已经成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在更多人眼里,建材企业都是与砖瓦灰砂石打交道,似乎这个行业的科技含量并不高,请介绍一下中非集团在科技方面的实力?

谭仲明:中非集团在行业内有一支实力较强的科研队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42.5%。中非集团在非金属新材料领域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以中材科技股份公司和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中非人工晶体研究院、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等科技型企业为代表,具有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强大优势。集团在国内拥有唯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池窑拉丝技术,在国内20多家大中型企业中已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成果转化率达到100%。在这次国际水泥大会上,中非集团将力推其中的水泥工程建设业。目前集团已占有国内大型水泥生产线新建项目50%的设计市场,90%以上的工程建设市场和100%的工程总承包市场。集团承担了很多大型水泥厂的建设项目,实现了国内多个第一,其中第一个总承包法国拉法基都江堰水泥生产线,第一个设计建设了全国首条大型全部国产化的铜陵海螺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第一个设计建设了国内最大的两条日产一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第一个在国外承揽到单笔标的最大项目——越南福山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总承包项目,第一个签订并实施了国内建材行业最大订单安徽海螺8.3亿元工程项目等,这些都是科技实力在生产中的具体体现。目前集团在水泥科研、设计、装备研发制造、水泥工厂建设等领域的实力已经转化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实力。

记者:“中非集团的科技实力对中国水泥工业的影响有多大?”

谭仲明:水泥是英国人发明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就开始了水泥的工业化生产,但在以往若干年中,中国水泥工业技术水平一直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中国引进的最早的现代化水泥生产线,连楼梯栏杆都需要从国外引进。但是经过努力,中国不但从科研设计、装备制造研发一直到工程建设承包服务,都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的水泥已经由过去的“引进来”,变成了“走出去”,对世界水泥工业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我们集团的“中材国际”近几年在国内外建设了大量的、赶超国际水准的大型现代化水泥企业,已让世界水泥界刮目相看,我们的工程建设总承包方式也越来越被市场所接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