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改革与创新中发展

2003-09-15 来源:光明日报 审计署审计长 李金华 我有话说

1983年9月15日,审计署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事业开始起步。20年来,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和经济建设大潮,我国审计工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

回顾20年的历程,审计工作大致经历了开创组建、积极发展、总结规范、深化提高四个阶段。

1983至1984年为开创组建阶段,按照“边组建、边工作”的方针,审计工作逐步展开。从1985年起,审计工作进入积极发展阶段。1988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奠定了基础。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审计工作按照“加强改进、发展提高”的方针,在总结规范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1994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的法律体系框架迈出了重要一步。1998年以来,以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为核心,审计工作进入深化提高阶段。按照“依法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以打假治乱为重点,突出了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了对财经领域中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的查处力度,审计内容不断深化,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20年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300多万个单位,审计处理后已上交财政1400多亿元,追还被挤占挪用资金1300多亿元,审计监督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宏观调控,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逐步深化财政审计,促进了依法理财、依法行政。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审计机关成立之初,主要开展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审计法颁布实施后,普遍开展了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并由重点审计收入发展到收支审计并重,进而又提出了以支出审计为主。1998以来,预算执行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2000多亿元,审计处理后已上交财政390多亿元。经过连续几年的审计,政府部门依法理财水平逐步提高,预算分配秩序明显好转。从近几年中央部门审计情况看,违法违规总金额逐年下降,同类型的违法违规问题逐年减少,本级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得到明显遏制。审计署提出的经过三五年审计使中央部门本级不再出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目标基本实现。

围绕国家不同时期的改革和宏观调控目标,审计机关每年有重点地选择教育、科技、农业、水利、环保、社保和国债等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对一些重点资金组织了连续审计,有力推动了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如从1999年开始,连续5年组织开展国债专项资金审计,每年审计覆盖面都在30%以上,及时查处了挤占挪用、违规招投标和贪污腐败等问题,有力促进了积极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

——不断强化金融审计,促进了依法经营,规范管理。20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审计由开始对金融机构自身的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以资产质量为主线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近年来,审计署坚持以“风险、管理、效益”为重点,围绕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每年选择1至2个金融机构进行全面审计。1998年以来,先后组织对88家证券公司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审计,核实了盈亏和资产质量状况,查出违规经营和损失浪费等金额600多亿元,为促进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审计,促进了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企业审计是审计机关成立初期普遍开展的一项工作。1986年以来,确立了对重点企业的经常性审计制度,开展了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承包经营责任审计。近年来,企业审计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监管格局的变化,坚持突出重点,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署针对企业造假账问题比较严重,明确提出企业审计必须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在会计领域打假治乱。如2000年,组织对1290户重点企业的审计,发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有68%的企业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引起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为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发挥了一定作用。

——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了干部管理和监督。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99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两个“暂行规定”,确立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使这项工作在全国普遍推开。据统计,1999年以来,全国共审计党政领导干部11万多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近2万名,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4700多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地拓宽了干部监督管理的渠道,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

——注重揭露和查处大案要案,促进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尤其是近年来,审计机关根据反腐败斗争的要求,始终把查处大案要案作为依法履行审计职责的重要工作,积极搞好与纪检和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发现并查处了一大批有影响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1998年以来,向司法机关移交经济犯罪案件6000多件,配合纪检和司法机关完成了5400多个案件的审计查证工作。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处和公开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加强分析研究,注重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审计机关坚持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针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宏观角度加强研究分析,深入剖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制度和加强管理的措施与对策。据统计,1998年以来,根据审计意见及建议,国务院各部门共修改、制订各类规章400多项。审计署提出的规范银行开户、细化预算、推行部门预算、改革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等建议,引起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高度重视,为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推进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审计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积累了一些反映历史进程、体现审计工作发展规律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依法审计、突出重点,这是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基本方针;必须始终坚持“人、法、技”建设与审计工作协调发展,这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根本保障。

我国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目前还处于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转型期,仍处于社会主义审计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许多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模式尚未真正形成。为了推动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审计署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在全面总结审计工作20年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了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基本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在财经领域打假治乱,促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继续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能否贯彻落实好规划,直接关系到未来五年我国审计工作全局的走向,关系到中国审计融入世界审计主流的进程,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推进我国审计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