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博会的新亮点

2003-09-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冯永锋 我有话说

9月15日,为期四天的第六届北京科博会降下了帷幕。本届科博会的收获在哪里?它有哪些新变化新亮点?它带来了什么样的冲击和效益?

今年签约“静悄悄”

224个项目,总额46.82亿美元的项目意向,这只是今年科博会的巨大收获之一。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签约仪式一场接着一场,但是,总体来说,除了当事方以外,签约现场不再像以前那样“轰轰烈烈”,签约活动更加务实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鲁勇说:“过去,有些签约拿跟科博会主题不相关的项目来签,有的拿基础建设项目来签,投资额可能很惊人,但是,具体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却未必有那么大。加上签约的‘落地率’有时候难免成问题,所以,我觉得现在这样的安排比以前更好,说明我们更加务实了。”

北京市贸促会会长杨柳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签约数额巨大,固然让人羡慕,但同时也容易招人怀疑。科博会要打造成世界名牌,不专业,不务实,肯定是不行的。这算是科博会举行这么多届以来,一个重大的心得体会。”

展览、招商热闹非凡

每年的“高校展区”,北大和清华的展台一向非常引人注目。展示有大量的人围观,讲解有很多人旁听,现场“测验”也频频出现答对者;至于资料,更是来多少领走多少。这些在“科博会超市”免费“购”到的资料和展示,有些人把它当成趣味盎然的“科普”,有些人则把它当成项目和课题、当成今后发展的良机。

“这款产品名为DMA(数字媒体适配器),海信将其定位为家电、信息的中间件产品,意在借助原有家电、信息设备,实现相互间的互联互通。”海信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款产品甚至可能取代DVD。”

像海信这样的厂商其实不仅仅是在展览,更大的目的是“招商”。京东方科技集团负责人说:“参观者中潜藏着无限的商机,最小的可能,他们会成为你的产品的消费者,最大的可能,他们会成为你的合作伙伴。”让人兴奋的是,今年的展览“更加国际化”,展览布置富有极强的艺术性和欣赏性,显然,科博会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们,不满足于以往展览的简单化和粗陋化。

科博会同时也是各省市区“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的好去处。包头稀土高新区,把自己的广告打到了科博会的门票上,看出其追求发展的苦心;而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王钦敏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不讳地说:“福建现在最大的不足是自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不够多,今后,我们要在这方面努力。我们已经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利用福建在信息制造业和相关行业制造业的优势,从中找出问题,由政府牵头,企业联合出面,组织科研人员攻关。这样的项目,必将既有市场,又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论坛:思想碰撞的最好领地

十一家境外媒体评出的本届科博会十大亮点中,跟论坛相关的不少。像“最吸引人大会”:“未来20年——企业战略北京峰会”,连办了两天,“子论坛”就达七八项,讨论的问题,跟融资有关,跟人民币汇率有关,跟标准与专利有关,跟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关,跟企业联盟有关,跟全球化有关,跟台湾、香港、澳门如何更好地与内地合作有关,跟北京市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它们,或多或少都跟高新技术发展要遭遇到的种种问题直接关联。

这显然就有“务虚”的成分在内。北京市贸促会副会长储祥银说:“科博会的主旨是搭平台,搭平台是为了让优秀的演员能够上台唱大戏。而一台很重要的戏,就是思想的碰撞。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每个人都要收获。”

超前的思想,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的教训;企业家的感悟,学术界的心得,金融家的建议,政府官员的剖析,无一不在科博会上“深度亮相”。演讲者的激情与听众的激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科博会一道美丽的风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