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地平线上的阳光

2003-09-24 来源:光明日报 肖云儒 我有话说

地平线上的阳光最为普通了。几乎每天清晨或傍晚,我们都能见到他,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也没有真正地留意过它。

10多年前一个冬夜,我在陕北扶贫,为村办厂第二天开业忙了一个通宵,天微明时,才和几位村干部一块回到住处。只见村道尽头,曙色贴着地面渐渐亮成了一个硕大的扇面,树枝将天空切割成碎玻璃镶嵌的图案,晨雾在其中蒸腾变异。转眼,朝阳在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天空于瞬息间幻化出光怪陆离的五彩云霞,色彩在万籁无声中奏起了恢宏的交响乐,心间不由得生出一种庄严之感。我感受到阳光在地平线上独有的瑰丽,那是远胜过如日中天的灼热和景点日出的状态的。

看了根据新时期优秀农村支部书记、农民致富的带头人郭秀明事迹创作的电视连续剧《郭秀明》(原名《播洒阳光》),我再一次想起了陕北地平线上的日出。一样的瑰丽,一样的温暖,一样的亲切,充盈在心头。

《郭秀明》是一部纪实题材电视连续剧,它细致地展示了陕西铜川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在实践中“三个代表”过程中,舍己为民、舍生取义,全心全意为家乡谋发展,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动人事迹。这部电视剧最重要的意义,是成功地塑造了新时期共产党人郭秀明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为中国电视文艺画廊增添了新的光彩。

作为主旋律作品,我以为郭秀明形象的塑造有三层意义,一是走出了当前主旋律影视作品多从反腐败斗争入手表现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路子,该剧表现郭秀明主要不是从他如何改变一个旧世界的角度,而是集中全力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角度,来表现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境界的:二是跳出了当前一些主旋律影视作品热衷于表现“大院”生活,热衷于描绘领导干部的路子,直接将触角伸到时代生活最基层,描绘共产党人致力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和弱势群体命运,从而表现我们党为最广大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三是与当前农村题材影视作品争相搞喜剧片的套路拉开距离,走高难度的正剧的路子,真切表现西部农村的面貌,严峻审视当前农村的问题。我们从剧中能够感知到一种忧患目光,一种责任感。

郭秀明放着高收入的医生不当,毛遂自荐担任惠家沟党支书,拼着命为老百姓办事,不出几年,村里通了汽车,山上长了绿树,孩子有了新校舍。他本是村里的富户。几年来人家富了,支书家却变成了穷户。他是一个医生,却无暇维护自己的健康而累死在岗位上。剧中这样一个真实而又独特的主干情节,以它深刻的精神内涵,决定了全剧的思想艺术分量。其它许多情节也都带有生活的原创性,质朴、鲜活、无可重复。不少细节更是含茹着密集的性格信息和感情信息,具有那种来自生活和感情深处的震撼力。郭秀明干工作总是奋力往前扑,不仅是不顾疲惫,简直就是不顾死活。他公私分明、甚至损家奉公,不仅是执著,简直到了执拗的地步。他对家人的要求,也严格到了严厉,到了不近情理;而他以农村方式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团结凝聚父老乡亲的魅力,藏蕴其中的道德和智慧,又是那么独特而令人佩服。郭秀明的艺术形象便这样带着一股灼热,烙在我们心中。

内容厚实,风格切实,表演真实,是《郭秀明》艺术上的重要特点。尽管创作和拍摄过程很急促,编导和主要演员还是多次深入乔山山脉深处的铜川惠家沟,调查采访、体验生活,和山区老百姓相处了一段日子。加之采用了许多当地的背景和服装道具,又吸收了当地群众参与拍摄,这使得这部电视剧以与众不同的密度和质感,还有鲜活的泥土气息,从当前一些华丽而飘浮的作品中跳出来,这是多么难得啊。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和黄土地生存精神一样实在的艺术态度。

但如果实在到密不透风,也容易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情世界缺少展示空间。现在看,主要人物内心冲突的揭示似乎还可以更充分;情节的线性发展,也许或多或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视剧的艺术效果。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