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厂务公开保障职工民主政治权利

2003-09-2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燕琦 我有话说

据全国总工会统计,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有25.1万家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同时还有19万多家事业单位、2万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实行了该制度,其覆盖面在不断扩大,并正在向企业经营管理的纵深方向发展。

实行厂务公开的目的,是要通过组织职工群众开展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按照要求,厂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重大决策问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和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等。通过厂务公开,相当一部分企业不仅强化了内部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密切了干群关系,形成了整体合力,为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维护企业的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厂务公开使企业职工在知情中理解改革,在参与中推进改革,促进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湖北荆门石化总厂在企业改制中,把改制方案交给职工群众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并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在该厂5000多名职工协议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下,企业改制稳步推进。江苏省扬州市1999年共有106家企业进行改制,由于坚持改制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公开运作,促进了改制方案的顺利实施,没有一家企业发生职工上访告状的情况。大庆石化公司对有可能涉及廉政建设的各类事项全部公开,如企业招聘员工、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程项目的立项、招标、物资采购和废旧物资处理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收到了很好效果。一汽集团公司对30个品种的物资采购办法进行了改革,实行公开招标,一年降低采购成本4.1亿元。天津市把厂务公开的10项内容和程序纳入了职代会制度,充实了职代会的内容,提高了职代会的实效性。北京、上海、江苏等地也通过厂务公开推动了职代会职权的落实。

实践证明,实行厂务公开完善了职代会制度,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激发了职工群众的主人翁积极性,完善了监督制度,提高了企业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改革和职工队伍的稳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