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伪劣图书泛滥急需遏止

2003-09-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肖玉华 我有话说

一折销售叫人啼笑皆非

本报8月13日《光明视点》刊登《伪劣辞书泛滥急需遏止》一文。文章说:一套定价850元的辞书,优惠价为190元,而在图书批发市场上只卖70元。就是说,这套辞书最后售价还不到原定价的一折。由此记者注意到,近来,长春市的一些宾馆、街道、社区,时常看到低价处理图书的书摊,常常在摆放着一摞摞装帧考究的大部头的《套书》、《辞书》、《丛书》、《全书》、《宝库》、《大全》、《文集》、《汇编》上面,醒目地扯起一条横幅:本摊书籍全部一折起价销售。应该提及的是,这些一折书中,不少都是新近出版的,价格在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还有的书摊,干脆连折也不打,不管薄厚、定价多少,一律一元一本,被称为“一元书”。因为这样大减价处理图书的书摊时常可以看到,所以,即使这样,购书者仍然寥寥无几。人们议论说:商店里处理积压商品还最低五折、七折销售,然而被称为人类进步阶梯的书籍竟然打到一折,真有点叫人啼笑皆非。

为腐败行为留下可乘之机

一位在出版界工作的同志说:一折书、一元书,是读者看到的,还有不为读者所知的,有些滞销的库存书被出版社以几毛钱一斤送纸厂化浆或卖给鞭炮厂用来制造鞭炮更是习以为常。有些出版社一年几百万、几千万码洋的图书化为纸浆不是什么新鲜事。说实在话,面对当今这种图书打折现象,我们搞出版工作的人看着脸红,心里不是滋味,有损形象,也败坏了图书市场的风气。但是,他又无奈地说,就拿那些一折书来说,多是出自出版商之手。他们与出版社“协作”,从获取经济利益出发,揣摸一些人的消费心理,搞“大部头”、“豪华本”,金玉其外,至于图书的内在质量他们是不怎么在乎的;然后,他们把书价定得高高的,即使打到一折也还有赚头;再就是到机关、学校等部门单位去推销,书籍打折销售,而给经办人开出的发票仍按照原定价填写,这样,使机关或单位负责购书的人有了回扣,不仅使他们形成固定的销售渠道,无形之中助长了机关单位的腐败风气。

想起茅盾先生一番话

说到底,一折书也好,一元书也好,根源还在出版界本身,重要的是如何做到真正把提高图书质量放在首位;从珍惜和保护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出版资源)出发控制出版数量,减少重复印刷,杜绝买卖书号。说到这儿,记者想起45年前茅盾先生的一桩往事。1958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茅盾文集》。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先生给中国作协办公室复信说:关于整理旧作(即所谓《茅盾文集》),我本来不同意把旧作全部重印,出什么《文集》,我认为这是浪费。按说,茅盾先生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整理出版《文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他却认为是浪费。而今,一些出版单位脱离市场需求,热衷出版价值不大的《文集》、《全集》等,到头来,都免不了要成为“一折书”、“一元书”、“化浆书”。茅盾先生当年的那番话,今天我们读起来仍能从中得到一些教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