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大学校长访谈
2003-10-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凌翔本报通讯员 尹增刚 我有话说


徐建培,男,1960年8月生,江苏大丰人,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1995年任中国矿业大党委副书记,1997年任中国煤炭经济学院院长,1999年起历任青岛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兼校长。

从事战略管理方向的科学研究,代表作有:《县域经济发展探索》、《知识经济引论》、《中国总裁经营理念通鉴》、《领导学》等;为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专家顾问委员、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青岛市高级专家协会副会长。

记者:您认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何种作用?

徐建培: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较重视,而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认识不足。例如,对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给予重奖,而很少听说对为社会发展作出突出成就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予以重奖;国家设立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而不设社科院院士;高等学校重视科学教育,而轻视人文教育等等。

一个城市要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必须要有长远发展规划,必须对城市发展科学定位和设计,必须对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如经济、文化、教育等等统筹规划和安排,而这恰恰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专业优势。

记者:青岛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状况如何?人文社会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如何?

徐建培:青岛大学一直非常重视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目前学校设有7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教育、法、经济、管理、理、工、医9大学科门类。我们将人文社会学科与理、工、医等各科同等对待。2002年,我们建立了文科研究基地,与文化部联合成立了鲁迅研究中心。

我认为,人文社会学科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的精神筑基学科,它构成了一所综合性大学文化性格的内核。没有人文社会学科丰沛的学术滋养,其它学科将有沦为技术化、工具化的危险,最终也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记者:您认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为地方建设服务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徐建培:前几年青岛地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也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为地方建设提供咨询意见,包括受有关部门和机构委托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参加有关咨询会和论证会等。但由于受一些因素和条件的制约,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作用发挥得还很不够。例如,从教师方面讲,往往认为市级社科课题级别不高,经费不多,因而缺乏积极性;对学校而言,由于研究往往与学科建设相脱节,因而学校也缺乏应有的重视;对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而言,由于缺乏对学校人员特点、研究方向、学科特色的深入了解难以物色到最合适的人去干最合适的事。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探索地方综合性大学发挥自身人文社会学科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新途径、新形式。

记者:青岛大学在发挥人文社会学科优势为地方建设服务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尝试?

徐建培:在青岛市委、市政府支持下,2002年初在青岛大学设立了青岛发展研究中心,为青岛培养专门的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青岛发展研究中心与青岛大学的学科建设相结合,在学校设立“青岛发展研究”人才岗位,在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硕士点、博士点设立“青岛发展研究方向”。

中心成立一年多来,进行了50余项课题的研究,涉及青岛市发展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也包括如青岛学研究、青岛城市精神研究、青岛新文学大系编纂等基础性研究课题。此外,中心还定期举办青岛发展论坛。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