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机器人异地主刀 名专家运筹帷幄

2003-10-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蕾 我有话说

近年来,国际医学界开始研究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由于技术先进,需多学科合作,迄今开展此项研究的只有美、法两国。在“九五”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项目与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与资助下,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联合组成攻关小组,以立体定向外科手术为应用背景,在临床成功开展4000例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出“远程医疗外科机器人临床立体定向手术”系统。

2003年9月10日上午10点,世界首例远程遥控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在北京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的联合下正式开始。两地相距600公里,为患者进行颅腔穿刺的机器人名叫“黎元”。10点55分,手术圆满结束,今年52岁的脑血肿患者邹恩忠原来不能动弹的右腿开始自主抖动。

事后,记者采访了在北京遥控“黎元”操作这次手术的海军总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中心主任田增民教授。

记者:在9月10日的异地手术操作中,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田教授:我的任务是规划“黎元”的手术路径,并对病人的血肿处进行靶点选择。根据电脑屏幕显示的三维图像决定血肿的穿刺方位后,再将指令发送给远在沈阳的“黎元”。

记者:作为我国独立开发的第一台主动型外科手术机器人,“黎元”具有哪些特点?

田教授:“黎元”应用了传感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和多种人机交互方法。它的机械臂采用先进的交流伺服电机驱动,精确度可达1.5mm;整个系统利用网络进行遥控操作,异地间视频、音频传导实现了同步进行。“黎元”的定位精度高、操作安全简便,非常适合精确微创立体定向手术使用。

记者:在远距离遥控如此高精度的手术,您紧张吗?如何保证手术的成功实施?

田教授:实际上我们的压力很大。手术的成功有赖于图像的顺畅、准确传输,发送、接受指令的准确无误,机器人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状态,以及现场医务人员的有效配合。

记者:什么原因促使您想通过开发机器人来代替人工手术?

田教授:作为一名临床的开刀医生,我经常做开颅手术,但现有的医疗技术并不能让我满意,我考虑问题的基点还是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与人工开颅手术相比,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创口小,对心、肺、肾等器官功能干扰小,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机器人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将常规医疗技术与此相结合,相信我们可以向前多走一大步。

记者:“黎元”成功的意义体现在哪里?它将对国内甚至国际医疗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田教授:这是我国第一次成功应用远程外科机器人进行临床手术,也是国际上首例异地遥控操作完成神经外科手术。“黎元”的成功代表着我国医疗外科机器人领域的先进水平,使我国立体定向技术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充分发挥专家的辐射作用,使在边远地区和特殊环境下的手术应用成为可能。

记者:“黎元”是我国研制的第四代外科手术机器人,您对今后更新一代的外科手术机器人有什么更高的期望?

田教授:从医疗方面讲,就是怎么能够更精确、安全和简捷,不过我们近期的目标还是其产品化问题,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的正式批准生产。目前,生产第二代产品的企业已表示愿意再度合作生产。按照每两年研制一代的速度,希望到2005年,我们能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大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