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阿姆利则:小城深处有金庙

2003-10-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邹强 我有话说

在圣池边沐浴的锡克老人


在印度乘坐火车兜风

印度的铁路交通十分发达便利,其铁路里程数居亚洲第一,从新德里前往阿姆利则,我们特意舍飞机乘火车,亲身感受了印度的铁路交通状况。

我们乘坐的二等车厢,相当于飞机上的经济舱,票价是630卢比(合14美元),座位一排5个,全部为单向设置,空间宽敞,座椅可以调节,椅前配有餐桌,与民航设施一样。火车时速超过100公里后,感觉仍很平稳。

行驶期间,不断有乘务员为旅客服务,从提供报纸、饮料以至咖啡、甜点,还有汤和主食在内的正餐,十分丰盛,让人感到车票很值。一个锡克人和我攀谈,听说我们要去阿姆利则,他的兴致很高,因为那里是锡克人的圣地。

金庙不同凡响

到阿姆利则已是夜半时分。这是印度西北部的一个边境小城,人口76万,距印巴瓦嘉边界不过半小时的车程。华灯笼罩下,一切是那样静谧祥和,丝毫没有边界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次日一早,我们前往金庙。金庙不收门票,对所有人开放,但游客必须脱鞋蒙头方准进入。门口有许多小贩卖头巾的,我们早有准备,戴帽子也是变通的方法。这还不够,金庙之内严禁吸烟,存物处也不让存放香烟,笔者只好把兜里的烟放在入口外等候的出租车里。重进庙门前,一个安检人员仍不忘善意地提醒:碰了烟的手最好去洗一洗。

金庙环“奈克塔尔”池而建,阿姆利则因池得名,池水更被锡克人奉为圣水。游客先是绕池一周,踏着大理石地面远观金庙的气势。金庙建在池水之上,建筑融合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风格,上有圆形穹顶,四周有圆塔环绕。金庙上部四分之三被镀成金色,霞光映照下,显得金碧辉煌、仪态万千。倒影池中,波光粼粼,金庙更生出端庄和婀娜之态。

金庙于1577年由锡克人的第四代圣人拉姆·达斯建造,在莫卧尔王朝期间几经损毁,1764年得以重修一新。1802年,金庙以铜金片镶嵌,始得“金庙”正名。沿“圣人之桥”的甬道进入金庙,这是一座两层的大理石建筑,底层的石壁上嵌有动物花草图案,雕刻之精细与泰姬陵不相上下。上层有个金顶,以100公斤纯黄金镀成其表,粲然耀眼。其形状是一个倒置的莲花,因为锡克人向以关注世界忧患和大众疾苦为己任,莲花俯仰向地正反映了锡克人的这一宗教理念。

锡克人故事多

金庙之内,到处有人排起长龙去领圣水和食物,在环廊一角,一群锡克妇女围着长条的石槽,用沙土清洗游客用过的碗碟,金庙里的一切提供都是免费的。早在新德里,有个锡克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到了金庙可以免费住在里面,此言不虚,看来锡克人追求的是“世界大同”的安宁与和谐。

锡克教在印度有1800万教众,散居全国各地,尤以阿姆利则为圣地的旁遮普邦居多。其创始人、第一代圣人为那纳克,生于1469年。他试图弥合不同教派的纷争,在吸纳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先进因素的基础上,创立了主张宗教宽容、平等友爱,反对偶像崇拜和种姓制度的锡克教。包括那纳克在内,锡克教共有十大圣人,最后一位卒于1708年。

蓄长发、携发梳、戴手镯、佩短剑、着短装是锡克男人的五大特征,分别象征神圣、清洁、决心、战斗和警觉。锡克男人终生不剪发,长发以头巾包裹在头顶,男孩也不例外,但男孩头发较少,通常在额头上留个头巾包裹的发髻,初看个个宛若美妙少女,成年男子的头巾很长,展开足有6米。正因为此,男子每人都要随身携带木梳或象牙梳,还要有个长长的发簪,以便伸进头巾里挠头之用。锡克人的装扮坚毅果敢,加之历来尚武,成为印度军中不可多得的勇士。

锡克人实行一夫一妻制,教民不得吸烟。锡克人处处与人为善,不乏幽默,热爱劳动,宗教和生活习性也不刻板。一个锡克人告诉我们,虽然锡克教也有祈祷仪式,但并不强求每天三跪九拜,信念和理想存于心中,时时反省和为善就是最好的祈祷。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宗教各异、种族繁多的印度社会里,锡克人始终是受人尊敬和欢迎的一群,始终是乐观向上、生活自得的一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