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人皆是育人环境

大学书记访谈
2003-10-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李开富 我有话说


顾利亚,江苏海门人,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航空摄影测量专业并留校任教;1985年被推荐为免试在职工程测量专业研究生并获课程结业证书。1999年3月任校党委副书记。2001年任校党委书记。

“高校教职工人人都是育人环境”,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顾利亚颇有感慨地说:“这是造就千百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新时期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顾书记认为,一所学校尤如一部机器,一部机器的任何一个部件都是那部机器的组成部分,都直接关系着整机的正常运行。一所学校的任何一名教职工都是这所学校育人环境的构成部分,都直接影响着整体育人环境的优化。她说,教育发展到今天,需要创造一个既使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又让学生具备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这种“空间”和“平台”已经赋予“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这句名言以丰富的内涵,把高校的各个类别、各个层面、各个岗位的人都融合在一起,“教职工人人都是灵魂的工程师”,人人都是构成育人环境的要素,“人人皆为育人环境”。

这位来自教学一线的党委书记说,在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时代,作为培养先进生产力重要基础、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重要阵地的高等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既要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又要具备国际竞争能力。高校不单需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科学技术,而且需要传承为人行为,这就不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还要依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整体队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高校每个教职工,无论是教师、干部、工人,甚至教职工家属,不管以什么方式在校园里生存,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良师教一课,益友带一片,“良师+益友”,方有春满园。

顾书记认为,大学时代是青年的黄金时代,十分宝贵而又十分有限,即使从本科读到博士,也就七八年。在这短短的几年里,高校需要给学生的有许多许多,但最为重要的、唯一终身受益的,是锻造学生的人品,给他以人生起步的跳板,铺垫好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石,确立基本的做人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校园的“你、我、他”,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每时每刻在有形无形地给学生以影响。一所高校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在校园看到教职工的,是光着臂膀,牵着小狗,穿着拖鞋,随地吐痰,在草坪走来走去,没有教养,不讲道德,甚至违法乱纪……那就不难设想,学生会怎么样,学生走向社会又将会怎么样!

顾书记倡导教育仍要“以奉献为荣”。她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人文本身难以金钱计,难以用计件、计时的算式来计指导一个博士生该多少钱,也难以用算式算出培养一个长江学者、一位国家拔尖人才值多少钱。她联系交大的发展历史谈到,如果教育也单讲“拿多少钱办多少事”,那么交大出了茅以升,出了几十位院士和数名“两弹一星”杰出的科技专家,培育他们的老先生该拿多少钱!事实上,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仅以此而慰之。她说,这就是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这就是教育者独有的奉献、喜悦、快乐和光荣。

顾书记说,“人人皆为育人环境”,皆自人人都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思想品德和人文修养。营造“人人皆是育人环境”的氛围,需要历史的积淀,更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她介绍说,西南交大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深入开展“话改革、看变化、谋发展”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全体教职工扭住“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争作“四个人人”:人人作学校主人,当学生朋友;人人为学生尽一分责任,献一分爱心;人人为学校育人环境增砖添瓦;人人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它与实施《公民道德纲要》、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紧密结合,明显地提升了“人人皆是育人环境”的品位。

顾书记欣喜地说,学校正在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在西南交大工作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教师、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还是清洁工、门卫保安,人人都是育人的一员,“我以交大为荣,交大以我为荣”正在迅速形成风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