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见证中德友谊

2003-10-2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

离开乌拉盖,我们又驱车400多公里,来到距锡林浩特市40多公里的牧民李建国家里。老远就看到,两间低矮的泥坯房旁,有一排砖墙钢架结构的高大棚圈。李建国放牧去了,女主人说,15岁的儿子在城里上初中。因为离家远,平时不回家。那场雪灾使她家变得一无所有。灾后,政府给他们送来吃的、用的。后来,德国政府按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帮她家盖起新的羊圈。去年9月新羊圈盖成后,使她家当年就受益。以往因为天气寒冷,有不少母羊流产或产下的小羊羔被冻死,接羔率只有五六成。新羊圈启用后,接羔率达到100%。今年,她家的羊群已发展到130多头,恢复到灾前的水平。她家有2100亩草场,她想在一二年内使羊群达到300头。她还向德国客人表示,如果德国有好的品种,她愿意带头饲养德国羊。

据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常军政介绍,德国政府这次提供的紧急无偿援助为409万欧元,共安排了657个项目,到年底能全部完成,其中包括建设卫生院29所,建设学校47所,人畜饮用水井100口,牧民住房23处等,项目区总面积超过40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约140万。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提供了有效帮助,显著改善和提高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卫生设施,提高了贫困牧民的抗灾能力。

德方聘用的项目专家王建国说,他参加过许多援华项目的建设。这次项目的速度、质量和管理都是一流的。这首先得益于双方对项目的高度重视。否则,不可能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完成全部657个项目的评估、立项、建设和交付。自治区有关各级政府都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自治区项目办先后15次到项目区进行考察和检查,研究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德方项目专家费茨先生2年内8次到项目区检查项目进程和落实情况,每次都要呆半个月,行程5000公里以上。今年6月来到草原时,年逾半百的他刚做完腰椎间盘手术。他顾不上休息就要求去项目区。这2年,他至少去了2/3的项目工地。有一次去项目点,早上7点出发,一路颠簸,直到晚上6点才到。他下车后揉着腰说,这几十年他去过许多国家,这是他经历的第二条最难走的路,第一条在埃塞俄比亚。具体负责这一项目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也是急牧民所急,想牧民所想。德方项目组报回的项目报告,最快时2天就批复,一般不超过一周。

在项目管理方面,也有一些值得学习的经验。自治区项目办的王风岐处长说,与其他项目比,德国项目有两个特点:一是坚持报账制度,即所有项目开销先由受援单位垫付,德方专家按项目进度负责质量验收,质量合格才给报销,否则不予报销。这不仅确保了项目施工的质量,也堵死了许多不合理开支。这次援助款项中,除给德方公司5%的咨询费外,全部资金都直接用于项目建设。二是坚持公开招标。今年10月举行的医疗设备招标,原来预算500万元人民币,结果在设备型号和数质量都不变的情况下,以350万元的价格同供货商签订合同。公开招标不仅增加透明度,堵住了行贿受贿的渠道,而且提高了资金的有效使用率。这种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正在扩大到自治区的其他项目中。另外,当地牧民世代习惯游牧,赶着羊群走一路吃一路。棚圈建设使他们看到了接羔率的提高,出栏期的提前,草场负荷的减轻。一种新的饲养理念正在出现。

哈斯参赞强调,德国政府提供发展援助不是为了取代中国人解决问题,更不是施舍。全世界给中国的发展援助加在一起,也不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5%,中国的问题还需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德国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德国政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援助,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做项目,让别人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种可能,通过援助使受援者获得自救能力。德国政府愿意帮助中国,希望看到中国的发展,因为只有一个发达的中国,才可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领域成为德国的合作伙伴。(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