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指导工作

2003-10-22 来源:光明日报 李家祥 我有话说

在工作和实践中,为什么有的同志资历相当、学历相近,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处理结果却迥然不同?为什么有的同志人品厚道,工作勤奋,效果却往往不理想?为什么有的同志辛辛苦苦,工作没少做,却往往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志动机良好,却往往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归纳起来都是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问题,而说到底,又是方法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是“总开关”,方法论是最根本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就必须牢牢把握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个“总方法”。

那么,在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到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指导工作呢?

要善于用系统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也是系统论,而系统论最核心的思想是把任何对象都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中探求系统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层次性是系统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这是系统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条件,也是系统发挥最佳功能的必要条件,因为由层次构成的系统能够更有效地抵制外部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层次混乱的系统必然导致力量的分散和功能的降低乃至丧失;任何一个要素在系统中的存在和有效运行都与其他要素相关联,当某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它要素也会随之变化,并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整体性,在于它的结构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结合的具体形式,这种形式的外在表现就是系统的整体功能;系统在客观上总是具有某种目的的,目的的明确使系统通过反馈克服种种干扰,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系统论中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结构性、目的性思想,是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系统是人、物和所处环境的结合,而且是多层次、多要素不同质的结合。掌握和运用系统方法,我们就能做好工作。拿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来说,新国航组建后,公司的主要职能是航空客货运输经营。为适应这一情况的转变,公司确定今后的主要精力是抓好五项工作:一是空勤队伍和机务维修队伍建设,这是公司生产力的主体;二是运行控制中心的建设,这是公司正常运营的指挥中枢;三是市场和财务系统建设,这是公司效益的主力军;四是实施“四心工程”打造服务品牌,其主体是空地服务队伍;五是企业稳定,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关键是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组织保证。这五项工作,其实就是公司全面建设的系统工程。我们运用系统论方法明确新国航的定位,就比较清晰地把握了公司的特点。

飞行安全工作是航空运输生产的重中之重,而飞行安全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善于用系统论方法抓安全,必然会关注到安全系统的整体,以及整体系统与层次、层次与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使安全的整体链条始终处于良性状态,这样安全工作才有可靠的保证。因为事故本身也是个链条,就是人们所讲的事故链。任何事故都不是一个消极因素造成的,消极因素成了串,事故就要发生了。因此,抓安全的真功夫在于及时发现一个个消极因素,并及时化解排除。有人讲航空业风险性大,其实风险并不是事故,只要努力使造成事故的消极因素不成为链条,就可以化险为夷。

我们经常遇到工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层次混乱,有利益一哄而上,出了问题无人负责的现象。这是工作效率不高,甚至无效和产生负面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系统的观点看,这是系统内部的秩序和规范发生了紊乱。根据系统层次性原则,系统各要素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任务具体。系统的上一层次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向下一层次发出指令信息,并随时考核指令执行情况。上一层次对下一层次不能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同时又要解决下一层次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对系统的下一层次来说,同一层次的各子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应由各子系统本身来进行,只有在彼此间不协调或发生矛盾时,才需要上一层次出面解决。而下一层次对上一层次又不是盲目服从,被动应付,毫无作为,把一切问题统统上交。因此,把握系统层次性原则,能够有效抵制来自系统内外的干扰,从而发挥系统最佳功能效应。

系统论并不否定重点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集中主要力量抓住在全局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同时兼顾其他问题的解决,这就是突出重点、带动一般。在矛盾系统中,矛盾有主次之分,且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把握好系统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就能自如地驾驭全局,推动重点工作和一般工作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协调一致地发展。

要善于用全面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看问题要全面。这说起来容易,实际上要做到也很难。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关键是要善于用全面的观点审视自己和看待本单位的工作。我们有的同志,讲成绩一大套,讲问题小冒号,对事实的扩大和缩小形成了巨大反差。有的同志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对别人的过失如数家珍,积人小账,把人看死;对自己则自视甚高,完美无缺。有的同志甚至不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益于病的道理,对于批评、帮助或建议往往认为是跟自己过不去。还有的同志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越看越失真走样,完全是《列子》中所说的失斧复得者看邻家小伙子的心态。

“4·15”空难后,国航面临着最严峻的安全考验和全面的工作考验。虽然事故原因一时难以定论,但是,怎么看“4·15”空难?我们当时提出要统一思想认识,强调既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也要看到国航的发展和国航历代人创造的基础,这就是“四个依然存在”,即“国航数代人几十年来呕心沥血构筑的安全体系依在,国航培养的一支思想、作风、技术过硬的飞行队伍主体依在,国航所积累的安全管理经验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依在,国航所精心建造的保证安全飞行的设施、系统依然存在。”这样看问题就比较全面、准确。因为,看不到空难事故的严重影响,会使我们麻木不仁;看不到我们奋斗的结果和发展的基础,会使我们动摇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既不动摇信心,也不悲观丧气,更不是麻木不仁。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学习运用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的同志在顺利的时候,就要看到问题,看到隐患,要提高警惕。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多看成绩往往问题多,多看问题常常成绩多。我们经常强调公司上下要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多找问题和差距,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和改进。只要认真这样做了,肯定能尝到甜头。

要善于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就是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变化(含转化)及各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从而找出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两年,我们集团经常讲团结问题,从团结这个问题中我们也能够悟出不少辩证法的道理。讲团结,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团结是关键。有些单位长期平稳发展,人才辈出,风气端正,首先得益于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团结得好。在这个问题上,荣辱与共就是辨证法观点。正如有的同志所说:“互相护台好戏台,互相补台都登台,互相搅台乱了台,互相拆台都下台”。我们强调对团结问题不能高枕无忧,一个单位没有不团结的现象,不等于没有不团结的因素;现在团结好,也不等于今后永远好,这是有鉴于一些单位过去有过不团结的历史,现在状况好了,“家丑”不怎么外扬了,但不团结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清除,不时还能听到有人念叨陈年老账。就国航各个单位来说,团结状况也不那么平衡。所以对团结问题要辩证地看,要有清醒的头脑。我们强调团结的问题最好是在团结的时候讲,越是团结,越要讲团结,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若是等到不团结的时候再讲团结那就晚了,不但工作受到损失,而且讲起来特别费劲,要成倍地下力气。这也是用辩证的眼光维护和发展团结的好局面。团结好其实也是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人际关系的辩证法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怎么对待你;种下的是关爱,收获的是阳光,种下的是恶意,收获的是阴霾;你从坏的方面去猜想别人,别人也会猜想你;两个互骂的人都想多骂对方一句,结果都多挨了一句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是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人际关系的辩证法。在人际关系上,有的同志经常为背后无端的非议所苦恼,好莱坞著名影星梅里尔的经验是:不要理会凑在一起妨碍你的东西,集中精力干你的正事,你不理睬它,那些妨碍你的东西就不起作用了。这也是一种辩证态度。在人际关系上,还会经常遇到对某人某事感到意外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别人先要多从好处想,千万不要立即以敌意设想别人。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做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能作朋友尽量作朋友,不能作朋友也不作对手。其实世界大得很,给了每个人足够的选择空间,“双赢思维”,(要摒弃鱼死网破式的“双输思维”)广结善缘,应该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一种思想方法。

一个单位、一个人的成绩和不足是共存的。有所长,就有所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能够用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对单位、同志、对自己就会有比较正确的评价,而不是好时一俊遮百丑,不好时一团漆黑一无是处。任何事物的消长、变化都是有规律的,祸多藏于隐蔽,而发于人之所忽;成绩和问题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经常转化的;知危而安,知乱而治,知亡而存。《菜根谭》中说道:“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者,则身心受益;不受其锻炼者,则身心受损。”关键看我们是否会辩证思维。人们常讲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这就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国航47年飞行安全记录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荣誉对查找问题、揭露矛盾、反思问题可能成为障碍,这就是“福兮祸所伏”;发生了“4·15”空难,我们面对“横逆困穷”而“能受其锻炼”,就会有“祸兮福倚”的新局面。

对效益问题和服务问题,我们也要辩证地看。有的单效益差,有客观因素,主要还是经营思路未拓展,严格和精细管理不到位,从这一角度看,效益提高的空间和回旋的余地还很大。今年第一季度新国航的效益形势就说明了这一点。过去有人反映国航“服务腿短”,我们虚心接受意见,诚恳改进工作,提出让旅客“安心、放心、顺心、动心”四心服务工程,社会反响比较好,长期坚持就会为国航带来更好的效益。

辩证的眼光是开拓的眼光,能够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有这样的眼光,所驾驶的人生之船的航行才会是与光明和智慧为伍的明朗航行。

要善于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就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扬弃,是适合我国发展的最佳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的本质在竞争。竞争就要向前看,要创新。竞争不承认过去,只承认现在和将来。因此,我们只有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改革,认识自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这里,有四个方面的关系要认识和把握好。

一是学习与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在知识爆炸、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适应发展的前提是你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团体的智慧高于个人的智慧。团体学习能够使成员更好地合作,提高组织的整体素质,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但是,无论个人或组织,学习的习惯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需要培养和锻炼。只有着眼于发展,才有不断充实提高的内在要求,才能学而不厌,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是机遇与发展。机遇是历史进程和逻辑进程的契合。人们常用千载难逢、稍纵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来形容机遇。但是,机遇不是虚无飘渺的,把握它要有发展的眼光,所以人们又常用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来形容把握机遇的主观能动性。因为着眼于发展,就有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就有自我提高的压力和自我加压的动力;就会把自己所思考的每件事、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当作对自己能力的测试,当作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和考验,从而不错过任何机会。其实,人的一生经常处于选择之中,选择这选择那,最终选择的是客观现实为你所提供的多种机遇,而机遇又呈现出多种形态,着眼发展、着眼长远、着眼全面,就可能经常作出最佳选择。

三是人才成长与事业发展。事业发展与人才成长相辅相成。没有人才支撑,事业难发展;事业发展又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古人云: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树一获谷也,一树十获木也,一树百获人也。可是眼下有的同志在干部的使用上,在对自己的看法上,向后看的还比较多,一讲就是过去如何如何,为什么不能多讲讲现在如何,将来应该如何呢?总是跟过去比,比的结果只能是越比越泄气。气都泄了,还能发展吗?这两年,我们推行干部竞聘上岗,就是在发展的关节点上培养使用干部,形成体现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让上来的人好说话,下去的人没话说(或者拿不到桌面上说),效果比较好。当然,一个人的进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不但要有今天的竞争优势,关键是还有明天的“入场券”。

四是总结经验与创新发展。经验是人们认识过程的基本环节,对我们做好工作十分重要。但经验一般来说是属于感性认识的范围,有待于系统化,上升为理论。我们总结经验,以资借鉴,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如果我们满足于个人的狭隘经验,抱残守缺,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在具体工作中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把过去的老一套当作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就容易走向事情的反面。所以,我们不但要重视有益的经验,还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发展经验。总结是动态中的总结,是动态中的发展提高,这就是创新,而唯有创新才有发展。

要善于用质量互变的原理把握好工作的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质和量的统一,称之为度。作为质和量之统一的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来的。事物在度的范围内进行量变,即不断向度的边沿趋进,积累着破坏事物质的稳定状态的因素,当达到关节点,超出度的界限时,量变就引起质变,一物就变成他物。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如此互相转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我们通常说胸中有数,这个“数”就是决定事物质的数量界限。我们通常说要把握好事物的“度”,这个度就是着眼于事物质和量辩证的统一。在具体工作中,度是策略问题,也是战略问题。我们推动工作发展,即促进事物质的变化,量变(通过工作努力来实现)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种量变需要趋进和积累,有一个过程,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如果我们不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而是急于求成,其结果必然是拔苗助长,事与愿违。我们化解矛盾,也是为了促进事物向好的方面变化,这种变化是疏通淤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正确把握度在于思想的清醒和认识的深刻,在于主观与客观相吻合。我们经常提醒本单位对各种消极因素一定要及时化解,不能让消极因素成了堆。因为每次事故的背后都不只一个消极因素,几个消极因素凑在一起,就会产生大的恶果。作为领导,要掌握全面情况,把消极因素尽量分解、化解;对不放心的部位和经常出问题的地方,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下狠功夫加以消除,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度在把握上是有层次的。儒家把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作为品德修养和处理事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度的层次有三:一是水到渠成,恰到好处。成都武侯祠有一幅很有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里的“攻心”、“审势”、“宽严”,都有“度”的意思。“度”掌握得好,“反侧自消”,“宽严不误”,否则“反侧难消”,“宽严皆误”。所谓掌握得好,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二是思深虑远,留有余地。留有余地在这里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在条件不完全具备,时机尚未成熟时,宜行则行,宜止则止,无疑是明智之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时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三是宁可不足,不可过头。不足可以弥补,过头难以挽回,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辩证法告诉我们,在解决“不足”与纠正“过头”的问题上,后者往往要比前者花更多的力气。

在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问题上把握度,一定要真严起来,一定要严得清醒,严得科学,严得公正,严的“度”的把握就是允执其中,恰到好处。可是,我们有的同志把“严”字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遇到该“严”的人和事,却不严了,该出面严的人不见了,说情的人出来了,“客观原因”活跃了,“主观原因”睡觉了,结果是“严”字落空了;有的同志对本单位的问题若明若暗,或者习以为常,“严格”成了空洞的口号;有的同志把规章制度、条例条令束之高阁,要求忽紧忽松,赏不当功,罚不当过,或批评简单化,或不敢得罪人,或把护短遮丑当能耐,结果害了自己,害了同志,害了单位,教训十分深刻。

在工作中,度把握得好,就能够乘时谋事,适时而行,行于当行,止于当止。衡量一个领导者在工作中度把握得好不好,关键是看他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心愿,是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要善于用因果关系的原理把握事物的关联

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原因的结果,也不存在没有结果的原因。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前后相继的。这种因果关系在一定意义上等价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联系。未来作为一种结果,总是由现实原因所引起的。因此,只要把握了现实原因,便可以推知相应的未来结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因果性原理,我们可以把对现实原因的认识转化为对未来结果的认识。科学把握因果关系,就能从事物的现实矛盾及其运动,推断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结果;就能从现实事物的量变及其过程,推断其未来的质变及其过程;就能从现实事物的肯定中,推断其未来的否定形式,从而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提高工作的预见性。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有的同志由于思想方法不对头,在因果关系的把握上也容易出现偏差。有的人工作有了一点成绩就认为是自己高明,沾沾自喜,看不到前人打下的基础,现在同志的帮助,上级的支持,群众的贡献;有的个人愿望不能实现,不是反省自己的愿望是否符合实际,个人是否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而是怀疑别人作梗;有的在个人发展进步问题上,不是把功夫下在提高自身素质上,而是习惯于跑关系、走门子,盼望着“奇迹”发生;有的工作中出了问题,既缺乏查找内因的智慧,也缺乏勇于承担责任的风格,而是埋怨上级不支持,下级不得力,相关方面不配合,甚至把“摆平”问题当成绩,把掩盖问题当优点,把推卸责任当本事,而不善于从主观上内省:个人怎么能提高,单位的工作怎么能改进,与方方面面的关系怎么能融洽?因此,正确认识因果关系,善于把握因果关系,不但是不断改进工作的需要,也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营造单位良好氛围的需要。

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是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自身素养和工作绩效的重要条件。首先,要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动力。自我超越就是战胜自己,就是突破原来的自我。其次,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这主要表现为能经受荣辱得失的考验,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敢于否定自己、修正错误,敢于开拓创新、不畏风险。三是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理论素养使人头脑更睿智,眼光更广阔,思想更开放,从而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批判性、创造性和前瞻性,实现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的科学转变。

(作者系中航集团党组书记兼国航总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