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体察千年流与变 半生心血作词史

2003-10-23 来源:光明日报 周旻 我有话说

1978年的秋天,我考上了厦门大学中文系。黄拔荆先生是当时最受欢迎中年教师之一。他在主讲唐宋文学主修课时,又开设大受欢迎的“词史”选修课。黄先生是一位词人,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执教于福师大时,就经常有词作发表在《福建日报》副刊,深得黄寿祺教授的欣赏。

以词人的眼光审视中国千年词史,20多年前我在课堂上听先生讲学时就觉得角度新锐,不在于搬弄新概念新名词,而是能以词人特有的创作心态来研究体察中国词史浩如烟海的词人词作及其流派。果然,黄先生2003年出版的《中国词史》,以煌煌上下卷100万言的巨著,完成了被词学大家夏承焘先生称作“千秋大业”的中国词的通史研究专著。这是词学界近10年最重要的创获,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关于词的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中国词史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前有王易的《词曲史》将词与曲作简单合论、刘敏盘《词史》作简单的词人流派排列点将录,以及胡云翼《词史纲要》未刊稿。这些著作似都流于简略或系统性不够,因此,影响不大。许宗元的《中国词史》突出研究资料较为丰富的两宋,其余各代则较为单薄。郭扬的《千年词》介于通论于史之间。近年来,词的断代史研究比较有影响的专著有杨海明的《唐宋词史》、严迪昌的《清词史》等,纵观海内外近20年的词史研究,唯有黄先生的《中国词史》真正能够一气打通,探讨、叙述、辨析、梳理词的起源、发展、成熟、繁荣、中衰和复兴的全过程。宏观把握词的纵的走向与横的联系,微观品鉴词人词作,比较其流派风格,体察其继承与创新。在中国词的大通史的框架中,完成了内容的丰富独特与多元的建构。

对于词的起源的研究,所有的论者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前人的成果。黄先生的《中国词史》则以独特的视角关注来自民间词的地位,这确实是很有见地的。他把民间词提到突出的地位,并将民间词与文人词的彼此消长,在实践和具体背景中加以对比分析,在书中用《词的起源》、《唐代民间词》和《两宋民间词》等章节加以贯通阐述,脉络清晰,令人信服。这一贡献是此前的研究所没有的。

填补明代词史的研究空白,是《中国词史》的又一重要特色。明代词历来不被重视,研究者极少,资料稀缺,词集零散不全,许多研究者望而却步。作者认为,明代在中国词史上属于“中衰”期,是一种由衰转盛期。这是作者经过对瞿佑、史鉴、文徵明、陈霆、陈铎、杨慎等二流词人的大量艰巨的个体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当然,作者还特别注意到这个时期大量的词谱、词韵、词选、词话的问世,表明理论热潮的兴起必将引领新的词学高潮的到来。这是作者对清代词学复兴的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论证理由。从纵横及其相关因素的联系中找到发展的位置,给予恰当的评价,足见作者的精到的史识。

关注历代女词人的命运,给予她们应有的词史地位。《中国词史》的作者经过多年的寻访、收集、钩沉,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作者费时费力,历尽艰辛,用“李清照与朱淑真”、“明代女词人”及“清代女词人”等章节,展现仅存于各种选集、笔记等零散材料中的各朝代才女的词情与词才风貌。真正为中国词史上的才女们写真。这是同类著作中所难以看到的。

《中国词史》黄拔荆/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